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ZDNet>服务器频道>虚拟化/云计算-zhiding>世纪互联:给你一个更接地气的Azure!

世纪互联:给你一个更接地气的Azure!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12月的北京,已经能明确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但是云计算,确切说是公有云服务,在北京仍然是炙手可热的话题。UCloud、青云以及著名的亚马逊AWS都选择在这个月着重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当然,谁也不能忽视在这一市场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微软的Azure。

赵效民 来源:ZDNetserver频道 【原创】 2014年12月24日

关键字:公有云 微软 Azure 世纪互联

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12月24日 新闻消息(文/赵效民):

前言

12月的北京,已经能明确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但是云计算,确切说是公有云服务,在北京仍然是炙手可热的话题。UCloud、青云以及著名的亚马逊AWS都选择在这个月着重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当然,谁也不能忽视在这一市场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微软的Azure,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个率先进入中国的国际性公有云品牌,真正开启了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大门,让中国的公有云服务进入了一个相对更为规范、标准而专业的发展与竞争的轨道。但是,也正因为Azure的这个国际化背景与中国政府神秘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有着强烈的反差,至今很多人也没有搞清楚Azure到底如何落地中国的,此外,它在中国又是如何具体运营的?进入中国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等等……也都是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也因此,当接到微软Azure在中国的实际运营方——世纪互联的专访邀请时,我欣然接受了。
 
采访的对象是世纪互联微软云事业部总裁柯文达,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本人其实是一名微软的老兵,在微软服务了20年,曾任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亚太区总经理,领导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统管对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微软客户及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以及对美国及欧洲等地的网上支持。

世纪互联Azure:我们要与微软的“一刀两断”世纪互联微软云事业部总裁柯文达

2012年11月1日,世纪互联与微软达成协议,微软将产品技术交付给世纪互联,由世纪互联运营中国第一个国际公有云平台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2014年3月26日,由世纪互联运营的Windows Azure投入商业运营,同年4月15日,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服务正式商用(在下文中,为了表述方便,其与Windows Azure统一简称为“世纪互联Azure”)。柯文达则于2013年第三季度就开始着手组建世纪互联的Azure与Office 365的运营团队。而他的风格与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纪互联微软云事业的走向。与他交流,显然可以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来了解Azure。

柯文达是一个很健谈而开朗的人,采访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时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听着就能让人为之一振(不管当时的话题是紧张还是活泼的),而且在交谈过程中,他的坦诚也是让我始料未及的(由此某些话题相对敏感,本文相关部分不得不做一些处理),我完全可以这样总结——他是一个记者愿意并喜欢采访的对象,而我们的交谈则从他的“转行”开始展开……

缘起:Windows Azure在中国的“身份”

如果对Windows Azure进入中国的路径进行检索,第一个问题就在于这个Azure到底是算微软的还是算世纪互联的?“当然是世纪互联的” 柯文达先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你可以理解为是世纪互联用微软Azure这个技术来构建了自己的公有云服务”。从这一点来说,Windows Azure在中国的“身份”就已经被定调了,Office 365在中国也是如此,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世纪互联以微软Office 365为基础打造的一个商业OA的云服务品牌。
 
事实上,目前所有有关Windows Azure的业务都是由世纪互联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来承载的,这家成立于2013年3月的公司,负责完成所有Windows Azure与Office 365的产品运营和服务工作,包括数据中心的管理、软件平台运维、客户技术和商务支持、合规咨询以及客户BOSS系统开发,以及相关的客户财务服务(比如最关键的……发票)。
 
柯文达就此强调,如果从商标的法律角度来说,Windows Azure在中国并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名字,而是必须要加上“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字样,Office 365也同样如此。

世纪互联Azure:我们要与微软的“一刀两断”世纪互联Azure的标准Logo

不过对于微软与世纪互联双方的初期沟通,肯定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一过程中,柯文达可以说是双方沟通的桥梁,而自己的身份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转变——从一个微软亚太区的元老变成了世纪互联的实际运营管理者,向老东家讨价还价,为了世纪互联的利益,据理力争。
 
回到进入中国的话题,微软与世纪互联都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自身如何定位。“这是这一年多我们最常谈的,什么东西我们做,什么东西不做,什么东西多做,什么东西少做”,柯文达介绍到,“一开始有一个想法是,这个你帮我做的,不对就调整,再不对再调整,因为我毕竟和微软比较熟,所以他们划了框,但我个人不喜欢在框子里面,所以常常在这方面起争执,后来慢慢我觉得大家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双方应该是一个战略性的联盟。”他强调,你如果纯粹以一个外包的形式来合作,其实对两方都不见得是一个好事。
 
时至今日,双方已经找到一个比较稳妥的平衡点——微软负责云服务的产品层面的研发与技术支持,世纪互联则负责微软云的具体运维与生态系统的建设。不过这用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这也是给柯文达感触最深的地方。

落地:国际云服务的“中国化”没十几个月肯定不行

毫无疑问,Azure在中国的落地是非常受微软重视的。而作为中国的承接方,世纪互联虽然有很强的IDC运营经验,但对于云服务来说,与微软相比,可以说是菜鸟级别的。如果我们把新一项新的业务看作是一个新的创业的话,那么公有云服务对于世纪互联来就就像做了一个初创公司一样。
 
为了更快更好的落地,尽早落实微软在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布局,柯文达可谓是“临危受命”,空降至世纪互联,以帮助后者尽快的具备承接Azure的能力。柯文达刚到世纪互联时的第一个感受是“百废待兴”,不过令他比较兴奋的恰恰是这种“类似于初创公司”的感觉,而且这个“初创公司”的合伙人一个来自西方,一个来自中国的本土,如何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并且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很牛的两家公司为了一个战略合作,而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对于柯文达来说是一次很有吸引力的体验。
 
不过在具体的实施中,远不如柯文达想像的那么“美好”,他要把不同公司,不同技能的人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而且要与微软进行密切的技术上的协作与沟通,谈条件、摆道理、划定分工,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在中国如何让一个冠以微软品牌的公有云服务,得以合规的通过政策层面上的批准?这一点我将在下文专门讲述,但这个合规性要求,则对技术层面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由于中国政府相关的要求,中国的Azure是一个独立的分区,但从技术层面上讲,Azure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全球互联而设计的,所以要为中国进行强制的隔离,也就意味着很多功能要进行彻底的分割。“我可以称之为一刀两断”,柯文达说到,“当时的过程是很痛苦的,我们要逐一的排查哪些功能是全球互联的,分割,再查再分割,目的就在于与全球的Azure体系进行全面的隔离,以确保在中国的合规。”
 
与此同时,为世纪互联培养一支更具现代化IT服务与运营能力的团队也是柯文达的重要职责,而以在微软亚太地方主管技术支持的资深经历,对于他来说并不是难事。如今,柯文达已经将在微软积累的经验与其成功的模式移植入世纪互联,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流程与机制的建立。
 
“如果不重视流程与机制的建设,可能在100人左右规模时问题还不大,甚至在定制化服务方面可能更灵活,但云讲究的是通用的标准化服务,我必须把一个团队打造成一个系统来运作”,柯文达表示,“云服务其实主要拼的就是运维管理,我不能依靠某个牛人,或是一个牛的团队,而要有一个牛的可靠的运维系统,这个系统也是可以无限扩展的,无论100个人、1000个人还是10000个人都没有问题。”
 
但这套系统的打造肯定是需要时间的,再加上与全球Azure体系的分割、应对中国合规的要求,柯文达不无感慨的表示,国际化的云品牌在中国落地,要想正式的商用,光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某个国际云服务友商在中国迟迟没有商用,他表示可以理解,“如果想更独立一些,就更难了,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柯文达就此评论到。

合规:到底合什么规?

在谈论国外公有云进入中国时,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合规”,但是有关中国公有云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规定,我们至今也没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概念,但这个“合规”的的确确存在,并关乎着每一个国际云服务品牌的生死存亡,世纪互联的Azure也是如此。
 
“根源在于对云计算服务的归类”,柯文达解释到,“在很多国家,云计算服务归在IT服务的范畴,而IT服务在WTO(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的条款中是开放性的,所以对于那些将云服务定义为IT服务的国家,这个市场是随意进入的。但是,中国将云服务归类为电信增值服务,这类服务在WTO的条款中也是允许国家进行一定的自主限制的,而这就成为了合规的第一个门槛。”
 
在中国要想进行电信增值服务,就必须要有所谓的“牌照”,这个牌照在公有云服务商眼中就算是“公有云牌照”,世纪互联就拥有这个增值服务折牌照,但它只是最基础的许可证。中国还有一系列的后续要求要满足,才能达到真正的合规。柯文达表示,与政府打交道占据了他平时15-20%的时间,而这一系列后续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他总结出两个最主要的点:数据主权与跨境转换。
 
“数据主权,很好理解,就是这个数据的所有权到底是谁的,在中国这个所有权其实就是中国政府” ,柯文达介绍到,“根据规定,中国政府有权在因公调查时,访问云服务商的数据,云服务商要无条件的配合。”与之相关的就是跨境转换,既然这个数据的主权在中国政府,那么这个数据就不允许离境的,所以公有云服务商绝对不可以进行数据的跨境操作,即使是技术上的Bug也不行。不过如果用户自己做迁移,中国政府并没有相关的限制。“毕竟数据不是我们的,我们也无法自己做主,但我们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如VPN等,帮助用户更好的进行迁移,这仍然在合规范围之内”,柯文补充到。
 
为了进一步取得政府的信任,柯文达一直在沟通中强调其与微软的“泾渭分明”,重申他们与微软的“一刀两断”——世纪互联只是用了微软的技术,但微软没有丝毫介入世纪互联Azure的运营。为此,他甚至表示不排除未来改名,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微软品牌对于政府部门的干扰。
 
“我们跟微软之间划分很清楚,角色定位也很明确,你技术授权给我这一块就是我在管理,它进入我们的数据中心需要我们批准,它进入我们的系统需要我们批准,它不能随便进来,因为这是我家了,我跟你买了东西并不代表你随时要进来看这个东西”,柯文达举例到,“所以我们基本上就是已经到了一个界定很清楚的范围里面,这一年半的时间大部分的工作就是把这条线划分得很清楚,因为一刀切很痛,很难,他们要准备放,我们也要准备接,所以说他慢慢放我慢慢接,现在基本已经没有问题了。”
 
不可否认,Azure在合规性方面的努力和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称之为表率的。而在做好自身的合规性准备之后,世纪互联Azure也开始尝试协助政府,更好地建立相应的云服务规范体系。而这也是柯文达后来与政府部门沟通的重要内容。
 
在柯文达看来,中国政府对于云的管制无可厚非, “可能给很多人的感觉是中国对国外云服务的管理很苛刻,但在我看来这完全可以理解”,事实上,中国Azure单独成区的经历也给微软以及其他国家很大启发,“其实对于云服务的管理,并不能说国外就是先进的,现在很多国家已经看到宽松式的管理可能的危险性,”,柯文达表示,“在德国,现在也准备搞一个独立的Azure分区服务,名叫黑森林(Black Forest),而这次中国的分割其实给了微软很好的经验,再次面对这样的需求已经轻车熟路了,所以说这次(在中国)的分割对微软并不是坏事,对中国也是好事。”
 
而在柯文达眼中,之所以让人觉得中国的管理很严,恰恰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很成熟的管理法规,相关的政策一直在制定中,所涉及的管理部门也很多,目前还处于一种“热烈讨论”的阶段。“我们一直在与政府部门探讨一些更好的理念与发展策略,也希望我们的经验能给他们更好的参考,如果这个管理的规范基本定型了,标准化、统一化之后,相信就不会有这样(苛刻)的感觉了”,柯文达总结到。
 
而在合规之后,就是具体的运维了,由于与全球Azure体系的分割,并且是自建运营团队,如何确保中国市场的服务质量,就是柯文达要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运维:高于国际Azure水平 让后者当“小白鼠”

前文已经说过柯文达的背景,有着国际技术支持管理经验的他,组建一支有实力的队伍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目前,柯文达所领导的微软云事业部拥有超过300名员工,职能范围包括数据中心及云平台运维,客户服务与云技术支持,客户合规咨询管理等。
 
“因为我以前是管微软亚洲的技术支持团队,这个地区的总体服务质量就要比微软全球高,这一点我很清楚,所以我一接手这个事业部时,定的目标就是要比全球Azure/Office 365的服务水平更高”,柯文达表示。

不过,在世纪互联的微软运营团队刚刚起步时,微软定的标准只要达到全球水平的80%就行了,但目前已经实现了柯文达的目标。微软负责全球云业务Scott Guthrie在视察世纪互联的微软云业务时,对于团队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体系、运维管理、运营的实际指标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超过了国际Azure的水平,而专门主管Azure业务的微软Azure企业副总裁Jason Zander,也对世纪互联的运维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世纪互联Azure:我们要与微软的“一刀两断”微软公司云计算与企业级产品工程部执行副总裁Scott Guthrie,对世纪互联Azure的运维管理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而中国区Azure在运营上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让国际Azure充当“小白鼠”,通过国际Azure的试错+差时上线新功能/业务,来保证中国区Azure的稳定可靠。
 
“世纪互联Azure与微软国际Azure之间,在技术上是自动授权的,他们有什么新的发布与更新,也都会同时推送给我们,但是……”柯文强调,“这些更新都先放到世纪互联在香港的独立数据中心里,而不是直接推送进世纪互联的运维体系中。我必须再次突出一下我们与微软的关系是有明确界线的。”
 
这个新的Azure更新将会在世纪互联的独立数据中心里呆上一阵子,柯文达会关注国际Azure在更新后的反馈,如果一个星期没有什么重大Bug出现,他才会让新的更新在中国区推送。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前段时间,微软国际Azure因为存储系统更新中有Bug而造成大面积服务停机,但在中国区并没有这一问题出现,原因就在于中国区的错时更新的政策。从这个角度上讲,也再次证明了世纪互联的Azure与国际Azure之间“没有关系的关系”。
 
与微软的划清界线,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世纪互联的合规与更自主的运营,而这在柯文达看来,也仅仅是一个起步,离最终的成功,还有“一步遥”,而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地方。

成功的要素:内部+外部的综合保障

作为已经有1年多的国际云服务技术体系中国本土化运营经验的负责人,柯文达在云服务的成功哲学上有自己的体会和标准。在他看来,要想成功的运营一个公有云服务,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国际还是中国本土服务商,都离不开内部与外部两大方向上的努力。
 
在内部,柯文达首先强调了技术基础架构的重要性,就像一个天生残疾的人,想要成为刘翔那样的跨栏高手,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一个成功的云服务平台,首先应该是要有一个技术先进的基础架构为保障,这方面微软的Azure有着很强的实力,也是我们敢于竞争的底气。”
 
其次,就是运维与管理,柯文达一直强调运维管理在云服务成功之路上的重要性,技术可以自动授权,但如何用好,如何不断的优化以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稳定的提供可靠的服务,后期运维团队才是关键。“这个团队的成功基础在于规范的、标准化的流程与合理的制度,制度与流程建设也是我组建和管理团队的重点,它将有助于让我们更有能力去预防问题,而不是疲于奔命的解决问题。否则对于云的运维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外部,只有一点就是要交付信任,但柯文达表示,这个信任的授权方有三类:政府、客户与合作伙伴,三者缺一不可。“政府不信任你,对业务的起步和拓展都是一个问题,就更别谈后续的服务了,而如果客户不信任你,觉得你的可靠性不足,安全性没有保证,你的服务又卖给谁呢?如果合作伙伴不信任你,总觉得你会占他们便宜,或抢他们的生意,那么你的生态环境也无从建立。” 柯文达总结到,“所以,我们对外就是要让这三类授信方对我们满意,但是这个信任也是要通过内部的努力来实现的,包括你的技术架构是否足够先进、你的运营是否足够合规,不会给政府添麻烦,你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你的生态策略和商业的成熟性能否让合作伙伴放心与你合作,而这一切的背后都要落实到一个优秀的团队上。”
 
因此,柯文达最终再次强调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当初微软将其派驻世纪互联的根本用意。不过,柯文达认为,优秀、成熟的团队以及外部的信任虽然是成功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的竞争中,还要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而Azure的微软基因,则可谓其目前的最大优势。

优势:国际化品牌与集团实力

柯文达很直率的表示,微软的国际化背景使其在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上有着明显的“境外优势”,这个境外优势并不是指境外的服务,而是在于让境外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从而提升世纪互联自身的竞争实力。
 
“其实,我们可以算是国际Azure在中国区的代理”,柯文达介绍到,“通过一年多的磨合,中国微软已经不再介入实际的运营中了,所以这些‘招商引资’的工作都是通过我们来进行,微软在背后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政策保障。”
 
举例来说,一家在美国的初创企业,想在中国迅速开展业务,他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Azure这样的国际化的云服务商。“事实上,主动找到我们的人有很多,包括Office 365方面的,他们也大都收到了国内本土云服务商的邀请,但最终还是倾向于我们,因为对于国际Azure他们很了解,而中国Azure在技术上没有差异,他们理解起来很容易”,对于这样的一个优势,柯文达总结到,“中国Azure的客户也可以更快的享用到国外优秀的产品。”
 
目前,已经与世纪互联Azure签约的境外厂商有6、7家,还有20多家在排队等着谈判,为什么会这么“慢”呢,柯文达解释到,国外厂商在中国云平台上的进驻,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要帮助他们进行本地化支持,做好本地化的合规服务,这都需要相应的团队支持(包括微软的技术支持),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这些国外厂商也不是傻子,就算有微软的招牌,他们也会实际的考查,毕竟中国区是独立的,交给第三方运营,“但后来,他们都发现我们是一家很严肃认真的服务商,也就真正放心了。”
 
世纪互联Azure在竞争中的另一个优势则是世纪互联集团本身,随着微软与IBM相继与世纪互联签约,授权运营Azure公有云与CMS高端企业云服务,再加上最近小米和金山对世纪互联的投资,即使是常人也会对世纪互联刮目相看。结合上文的成功要素,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前期信任的保障,而这个由多个著名厂商托起的知名度,也是其他公有云品牌很难比拟的。

未来:微软的“包袱”

采访的最后,当然不能没有对未来的展望,虽然世纪互联Azure是国际云品牌当中最早在中国商用的,但这绝不代表能高枕无忧,一直领先。亚马逊AWS一直在为中国区的商用而努力;VMware主打混合云服务的Cloud Air也已落户中国电信,IBM的SoftLayer也在中国落地的冲刺阶段,国内的公有云服务商更是风生水起,阿里、腾讯、中国电信、华为、UCloud、青云等等,也都在奋发图强,各显其能。可以想像在2015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尤其是企业级云服务市场,将是竞争更为激烈的一年,世纪互联Azure又将如何应对呢?
 
柯文达首先表达出了乐观的情绪,“这么多厂商在做云服务,对于这个产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证明这个(云的)时代真的到来了,而这个市场真正起来对于所有的公有云玩家都是一家好事。”而对于未来的竞争,柯文达一开始的回答有点出乎意料,但细想下之下也是合情合理——“我们要和微软进一步的分割,主要是品牌上的分割,现在这样的状态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多不便的。”这可谓是微软的包袱”,不过这个包袱有两层含义,柯文达娓娓道来,“比如在政府层面,微软的品牌就会造成很大的沟通成本,我们一直强调运营和微软没关系,但能感觉到政府在这方面的信任还是有所保留的。”
 
其实,最早决定世纪互联Azure(包括Office 365)这个名字,双方是各有想法的。在世纪互联看来,Azure这个品牌已经很有知名度,在中国弃用很可惜,而在微软看来,中国对国际公有云的“严厉”政策可能并不是长期的,所以还想自己能有更多的控制权。但一年多之后,双方也都有了新的体会——微软已经放手前端的事务,更多的潘侧重于后台的技术支持与品牌宣传,但作为一线运营的世纪互联则深切感受到了Azure这个品牌的“双刃性”,为了表明自有属性,还在商标上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可是仍然受到了很多质疑与误解。同样的,在Office 365这样的SaaS服务中,由于Office这个品牌给人的先天印象,哪怕是这个服务里包含的不仅仅是Office,还有Exchange、SharePoint与Lync的线上服务,但最终咨询的人,仍然只知道Office本身的线上服务,这又增加了世纪互联与客户的沟通成本。

世纪互联Azure:我们要与微软的“一刀两断”世纪互联提供的Office 365服务,其实Office只占其中的1/4。严格的说世纪互联提供的是一套OA的线上服务

我建议到,为什么不起个名字后面跟个“Powered by Windows Azure(Office 365)”呢?比如“世纪蓝云”、“世纪蓝云OA”等等,柯文达表示未来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至少会有一段双品牌的市场宣传期,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但可以感觉到微软的品牌已经渐渐成为了世纪互联Azure在业务拓展方面的包袱。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包袱”的另一个含义在于某个未知的特定情节,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但会是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变数。而这个变数就在于与微软的后端关系上,主要就是技术支持与技术合作方面,也是柯文接下来所给出的回答。
 
“我们毕竟是冲在一线,与友商们直接比拼的人,所以我们对友商们的技术发展与产业策略很敏感”,柯文达表示,“云服务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互联网业务,但互联网公司的速度可能是微软很难比拟的,可在市场上我们有时的确需要这样的速度。可能微软集团家大业大,禁得起一代一代的慢慢改良,但对于我们,时间是紧迫的。”
 
受限于Azure整体的技术体系,世纪互联无法大规模的做深度的改造,在柯文达看来,虽然他并且想要改变Azure什么,但最关键的是在于可以根据中国本土的需求,做好定制的开发,并又能融入Azure整体的技术体系中。而这就需要与微软在技术研发方面做更紧密的联合。好在柯文达与微软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准备着手从战略层面上与微软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比如与微软研究院成立联合的研发中心、与微软的技术部门建立起更有效的协作机制,甚至从更高的层面来推动更为快速的本土化技术服务与开发的能力。
 
“其实,微软中国的团队已经很努力了,我很感谢他们,毕竟Azure是微软国际开发的并不是中国自有的,他们的一些困难我能理解。当然,我们自身的团队也要过硬才行”,柯文达强调,“世纪互联也在积累自己的技术团队,将在保证Azure完整体验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柯文达所领导的团队已经超过了350人,其中280-290人都是跟技术有关的,而微软也为这个团队的技术培训、制度建设方面花费了很大功夫,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其他方面,世纪互联Azure也会进一步拓展渠道,让更多的优秀伙伴成为可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商,同时还会与国内的ISV,包括各主要行业内的领先ISV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他们将核心的产品云化并进驻Azure,以增强对行业客户的吸引力。当然,与ISV的合作还包括上文提到的引进国外的好产品,对于这点,柯文达的认识相当清楚。“未来云服务的竞争关键并不在基础设施,也不在应用开发平台,而就在于最终交付给客户的应用服务。”这就相当于鱼缸、水和观赏鱼之间的关系,鱼缸就相当于基础设施,可大可小,水就相当于PaaS/应用环境,为不同的习性的鱼提供不同的环境,而真正值钱的则是鱼,很多时候是买鱼送水(比如仿真海水)+鱼缸的,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贴切,但也基本上形象的描绘出云服务关键的核心点。
 
显然,要实现这一愿景,背后还是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力,无论未来世纪互联是否能完全独立自己单干,但就核心技术而言不可能绕过微软,所以微软的这个“包袱”是躲不掉的,柯文达要做的就是与微软中国的同仁共同努力,让它成为一个世纪互联Azure的正能量。

结语:向往独立的孩子

与柯文达的访谈、交流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在整个过程中,有两个词或者说感觉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就是刀(一刀两断),另一个则是独立,这其中透露出世纪互联的一种野心,和与其紧密相连的,且有些矛盾的无奈。

这一切还是源于各自的定位,“世纪互联跟微软各自做哪些,现在中国市场做哪些东西,这个地方是不断在变化当中。我们的立场觉得原来是它可能让我们做20-30%,他们做70-80%,现在开始慢慢大概一人做一半,我觉得未来的趋势是我们可能做得更多一些,中国市场,他们可能做得更少,所以说我觉得现在大家至少慢慢晓得怎么合作怎么定位了”,柯文达分析到。

可以肯定的是,世纪互联绝不是想与微软分家,但现实中一个本土运营的服务商,与一个国际性的IT厂商之间的确有“说不完的话”,而双方彼此的定位与新的平衡,无疑是Azure在中国取得进一步成功的保证,对于这一点双方的共识并没有改变。也因此,柯文达在采访中,也一直强调与微软的“一刀两断”,这不仅仅是指技术层面上与Azure全球互联体系的一刀两断(尽管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还包括希望能以一个更为纯粹,在表面上与微软这个品牌有更少关联的云服务商的形象,在中国立足。

这种对独立的追求,或多或少也体现在柯文达的性格上,他对此认真的说到,“我在微软二十年,从来没有人跟我讲叫我做什么事情我就去做,我自己会定义我要做什么。然后我一定求得一个双赢的局面,我不会牺牲你的利益,但也不会你叫做我到东我就到东,叫我到西我就是到西,我并不是你的手和脚,你要把世纪互联当作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一个人,一个合作伙伴来处理,我觉得我们的关系就会很好。”

当然,这种一刀两断是打引号的,事实上在后台的建设、技术与研发支持,以及吸引境外公司入驻方面,世纪互联与微软之间肯定是“藕断丝连”,并且这些“丝”还相当的坚固。而这也正是世纪互联与微软之间的微妙之处。

对此我做了这样一个比方:微软Azure和世纪互联就像一对夫妻,世纪互联Azure就是他们结合的产物,他有微软Azure的基因,但国籍是“中国”。当他刚降生时,父母给予了无尽的呵护与教导。很快,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想独立生活,甚至有些叛逆,与父母有了新的冲突,再磨合,再冲突。对于外面的世界,孩子希望能以自己的实力开创一番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主张,让中国的伙伴们能更好的接纳自己,自己想干什么也不需要父母来操心,甚至在某种场景下想与父母“一刀两断”。但是,毕竟是一家人,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而父母也自然会施以援手,这就是那些用刀也切不断的丝,仍然在背后给予孩子必要而有力的支持。

其实就像很多父母自己总结的那样,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最初的事无巨细的一手操办,到最后的放飞,父母的角色与职能定位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最终理想的状态就是与孩子成为“好哥们(好姐妹)”般的朋友关系,这至少从心理上会给孩子莫大的支持与快乐。那么微软与世纪互联Azure的关系其实也是如此,不同的阶段,双方也都在摸索自己的定位,而最终就是柯文达所期望的那种“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亲如手足,但相互独立。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不管是一刀两断也好,还是藕断丝连也罢,对于世纪互联Azure这个“孩子”在中国的成长与发展无疑是有好处的。

在整个的交谈中,我们并没有涉及到任何一个具体的Azure的产品或技术,或者谈论友商的方案、战略。因为对于Azure来讲,总体的战略与发展方针更为重要,它也将决定延续的技术、产品、运维与业务的拓展和生态建设,就如同一个孩子,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往往比它具备多少知识更有价值。而且很多时候不要总看竞争对手做了什么,把自己应该做的先做好,才是更紧迫的事。我想这也是柯文达所率领团队想要达到的目标,而这个团队的成功,也会让整个大家庭更具光彩。

也因此,如果哪天世纪互联Azure改了名,并在Logo的后缀上标注为“Powered by Microsoft Azure(Office 365)”,甚至是没有后缀注释,我也不会有丝毫的惊讶……

综合评分:8.285 分
云能力:8.6 分
营业额:737亿美元[2012]
云服务:Windows Azure

查看更多 >>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ZDNet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