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高性能计算(HPC),作为企业和各种机构IT基础架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成为众多行业用户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扮演支持其业务发展的重要角色。而由于高性能计算的重要作用及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它也自然成为了IT产业竞争的焦点。而在竞争的过程中,作为高性能计算重要基础平台提供商的英特尔公司则一直以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伙伴合作共赢等技术和市场策略立于高性能计算产业的潮头。
TOP 500:英特尔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提及英特尔立于高性能计算产业的潮头,每半年发布一次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TOP 500)排行榜就是最好的例证。从某种程度上看,TOP500不仅反映了当今高性能计算的技术、市场和竞争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反映出相关厂商的技术实力。
例如在6月初前公布的第35届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TOP 500)排行榜中,英特尔的平台依然是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理想之选。共有408套上榜系统,即占据榜单近82%份额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是基于英特尔处理器所构建。90%以上的上榜四核系统均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其中基于英特尔至强5500 系列处理器的上榜系统达到186套,数量比上期榜单上榜系统增长近一倍。排名前10中的3套高性能计算系统,以及前30名中80%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也都是基于英特尔处理器。引人瞩目的是,此次榜单中已有7套系统采用了英特尔至强5600系列处理器(研发代号:Westmere-EP),还有2套是基于新的英特尔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研发代号:Nehalem-EX),而这两款产品都是在今年3月份才刚刚发布的。这充分证明了高性能计算用户对于英特尔处理器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英特尔至强5600系列处理器的、来自中国深圳的国家超算中心(NSCS)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在本期高性能计算500强(TOP 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有史以来在该榜单上获得的最高排名。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英特尔为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这一切又得益于英特尔在HPC领域的持续创新。
Tick-Tock模式 延续技术领先性
就像上面列举的事实一样,无论是TOP500,还是在中国高性能计算市场所起到的助推作用,都无疑证明了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先实力,而英特尔之所以能够屡屡延续和扩大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优势,与其在芯片平台采用的Tick-Tock创新发展模式,即在制程工艺和架构上的更迭创新密切相关。
例如英特尔今年发布的新的至强5600处理器系列与前代同样基于英特尔全新酷睿微体系架构的至强5500处理器系列相比,采用了更为先进的32纳米制程工艺,成为了英特尔服务器和工作站处理器中首批采用该工艺,且最多集成了六个内核的芯片产品。该制程工艺带来的更高晶体管集成度,以及它所采用的英特尔第二代高-K金属栅极晶体管技术实现的处理器计算速度提升和能耗降低效应,使至强5600处理器系列在性能上比基于45纳米制造工艺的至强5500处理器系列提升最高达60%。
而多路至强7500处理器系列则更是创下了至强处理器历史上最大的性能飞跃,在广泛的性能基准测试中,其性能比上一代产品平均提升达3倍。数据中心用户可利用一台基于该系列处理器的服务器,替换20台基于单核处理器的旧服务器;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增了20多项旨在增强可靠性的全新技术特性,及其8个内核和16个线程的并行处理能力,可以进一步加速关键任务工作负载在英特尔服务器平台上的部署和应用;与上一代相比,基于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的新服务器系统的内存容量提升达4倍(四路系统的内存容量最高可达1TB),内存带宽提升则更是高达8倍。
基于这一性能表现,数据中心用户完全可以用1台基至强5600处理器系列的服务器来替换15台基于单核处理器的旧服务器,并最短在5个月内收回新服务器的采购成本。而至强7500系列较之至强7400系列所具有的更高的可扩展性能、可靠性以及总体拥有成本优势,无疑会进一步加速业界从专有系统到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开放的、工业标准的服务器系统的移植。
同样,对于更加看重能效的数据中心用户,至强5600系列处理器为他们带来的应用优势也非常明显——配备了封装功耗(TDP)为60瓦的低电压版至强L5640处理器的双路服务器,在性能上已与基于至强5500系列处理器中性能最强的至强X5570处理器的双路服务器相同,但前者的功耗比后者低了30%。
另外,在利用先进制程工艺奠定更高性能和能效的基础上,英特尔至强5600系列处理器还传承了英特尔在至强5500系列处理器上首次提供的多种智能计算特性和功能,例如业内熟知的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英特尔超线程技术等。这些智能计算特性和功能,充分体现了英特尔的智能计算理念,即要让服务器处理器能够即时感知不同用户及应用的需求,实现服务器平台性能和能效的实时自适应调节,并对全新的应用或应用模式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更为优化的支持,从而更好地满足来自广大用户的一些核心应用需求。
除了处理器平台技术以外,英特尔还在高性能计算的各个领域发力,和产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固态硬盘、以及InfiniBand和万兆网卡等数据中心的配套技术,从而帮助客户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能效成本和系统成本,以更好的发挥核心组件的性能。
与产业伙伴共赢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有了上面所述的领先业界的制程技术、有了覆盖和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英特尔将这些付诸于实践,通过在石油、制造、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为采用高性能计算的用户提供了最大的价值。而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这种与合作伙伴共赢的策略,也让高性能计算在发挥最大效能和价值的同时,令其应用领域实现了不断地拓展。
众所周知,高性能计算的商业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趋势中,英特尔在石油勘探、地球物理等领域一直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例如在石油勘探行业,石油勘探行业用户主要应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地震数据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等海量数据计算,其计算时间视计算规模不同最多可达几十天。因此用户对高性能计算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具体包括:具有强大的硬件性能表现及能耗比,有优秀的开发应用软件技术配套,方案符合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需要,符合开放的标准,有广泛合作伙伴的支持。对此,英特尔除了提供高效用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之外,还利用各种软件调优工具来提升平台的性能,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又降低了成本。
随着新的至强5600处理器系列的登场,英特尔解决方案在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优势也进一步得到了扩展和增强。例如吉林大学超算中心就用新的至强5600处理器系列来构建用于支持教学和科研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据称,除了体现出绿色智能计算的优势外,在运行科学计算软件时,其性能比上一代至强5600系统平台提升了近22%,功耗降低了30%。另外,英特尔公司在与其共同搭建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同时,除关注自己“本职”的处理器计算能力外,还为吉林大学提供了针对系统I/O吞吐能力、网络吞吐能力、磁盘吞吐能力的优化方案,甚至在平台层面对该系统进行了优化,从而为吉林大学在该系统日常管理甚至是未来的升级等奠定了基础。
创新无限 引领高性能计算的未来
在占有目前高性能计算市场优势的同时,英特尔针对未来高性能计算需求和应用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例如英特尔宣布计划推出基于英特尔集成众核(MIC)架构的全新产品。这种架构有助于轻松打造每秒万亿次计算的平台,同时使用户继续享受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优势。
英特尔为此计划推出的首款相关产品(研发代号:Knights Corner)将主要面向勘探、科学研究以及金融或气象模拟等高性能计算领域,并采用英特尔22纳米制程工艺——其集成的单个晶体管最小尺寸可达22纳米(1纳米=十亿分之一米)。该产品也将延续摩尔定律的推动力——将单个芯片上英特尔计算内核的集成度扩充至50个以上。鉴于绝大多数工作负载仍然能够在屡获殊荣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上良好运行,计划推出的英特尔集成众核(MIC)架构则旨在帮助加速特定的高度并行化的应用。
而从 2010 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将进一步扩展该项目范围,以打造一系列支持英特尔集成众核(MIC)架构的开发工具。英特尔集成众核(MIC)架构产品和英特尔至强处理器采用的通用软件开发工具和优化技术将支持多种编程模式,这些编程模式将为科学家、研究者和工程师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计算性能,帮助他们加快探索世界的步伐,同时还可以保护他们现有的软件投资。
不难预见,随着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中持续推进制程工艺和架构的创新,对于高性能计算用户需求的理解、支持及与合作伙伴之间全面、有针对性的合作,英特尔将会继续引领高性能计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