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最近发布的服务器能源之星标准可能会让很多已经倍感能耗压力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们松上一口气。毕竟这颗著名的能源之星一直代表着高效率的能源使用。因此,只要这个熟悉的标志出现在服务器上,人们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它们能够消耗更少的电力,同时却能够和非能源之星的竞争对手提供相同或更好的性能服务。
但不幸的是,新的服务器能源之星标准的缺点还很多,它们还不足以成为今后购置硬件的主要标准。当然这并非是说它们没有价值,正如Sun能效副总裁,著名工程师Subodh Bapat在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它们现在应该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来提供一点背景:新的服务器能源之星标准已经开发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EPA(美国环保局)从服务器供应商(包括Sun)等各个相关方面收集反馈,最终在上周晚些时候正式发布。但标准暂时被限制在一到四个插槽,至少一个硬盘驱动器的服务器。
闲置服务器是能源之星最大的难题
那么,新的能源之星标准什么地方有问题?也许最大的缺点就是达标的服务器只能在闲置的时候才能证明它的能源效率——也就是说,开着机,但不干活。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打个比方,假设你在二手车市场,一位勤快的业务员正试图向你推销一辆SUV,而他给出的卖点却是:“这辆车和混合动力轿车一样省油——但是在你停车等红灯的时候。”而显然正常人都会去具体问问车的市区和高速油耗,而没有人希望等红灯比正常行驶的时间还要长。
现在回到服务器能源之星标准:正如我所说的,它们只考虑服务器在闲置的时候费了多少电。当然,数据中心中有很多服务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的确应该考虑闲置的服务器能耗。然而,数据中心运营商们已经日益认识到这个问题。许多相关机构提供了各种追踪闲置服务器的工具,并且使用虚拟化让每瓦的能耗都在硬件上充分发挥。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能够让闲置的服务器完全断电。
理想的情况是,服务器能源之星标准应该衡量服务器的每瓦性能(相当于每升汽油能跑多少公里),按照各个层次的服务器利用率:比如X的处理性能是每瓦25%,Y的处理性能是每瓦50%,Z的处理性能是每瓦75%,等等。
当然,说起来是比较容易。究竟什么是最佳方法仍然有很多争议,并不一定是衡量每瓦性能。SPEC(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标准性能评估机构)早在2007年就发布过SPECpower基准,而且走得比能源之星还要远得多,却依然受到了一些批评说它的效率不高。还有类似的独立分析家如Neal Nelson制定过衡量每瓦性能的基准——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方法能够被行业完全接受。争议的中心在于用哪种工作量来衡量,服务器温度多高算合适,还有虚拟化应该发挥什么功能等等。
无法统计处理器核心直接影响节能的关键
再回到服务器能源之星标准,Bapat指出了另一个缺点:它没有考虑到每个机器有多少个处理器核心。“事实是,如果你的服务器装载的是两个四核处理器,而另一台服务器是四个双核处理器,显然你的这台更节省能源。但是新标准并不能识别这一点,”他说。
IDG新闻服务报道了能源之星标准的又一缺点,“批评者还指出,经销商可能会重新设置系统,增加更多的内存和硬盘驱动器。EPA会尽力遏制这种行为,但客户首先要检查他们得到的配置,确保服务是合格的。”Bapat说。
当然Bapat对服务器能源之星计划并非特别不满意。例如,一个达标的服务器必须能够测量实时能耗使用、处理器使用率以及空气温度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数据中心运营商对整体效率做出评估。“透明总是好的。能源之星要求服务器具有报告在任何时刻运行各种应用的能耗数据的能力。如果你想知道具体的能耗,你就可以要求供应商告诉你。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
此外,新标准还要求服务器使用更有效的电源供应,这会减少废热的产生,由此减少了制冷的需要。达标的服务器还需要配备先进的电源管理功能,在各种操作状态下节省能源。
总之,我同意Bapat的评价,即1.0版的服务器能源之星标准可以算是很好的第一步,但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在这期间,数据中心运营商们有大量的功课要做,确保购买的新机器能够在能源利用率上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