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欢迎您莅临2012IBM Unix World论坛的活动现场。首先有请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副总裁唐华先生为我们致欢迎辞,掌声有请。
唐华: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尊敬的来宾今天早上来到IBM2012年Unix World。首先要跟大家道个歉,因为今天早上开始的时间比原定的时间晚了不少,因为外面非常堵车,原本应该昨天堵车才对,是星期一,没想到昨天一点都不堵车,今天早上堵得很厉害。因为还有很多来宾还在堵在路上,可是我们不能再等了,所以我们首先开始。道歉之后就是感谢,因为今年是我们第12年举办IBM Unix World,过去一年也很感谢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伙伴,给IBM在我们Power上面的支持。IDC在第二季度他们发表在市场上的结果,IBM已经在Power市场上,Unix上面有68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从来没有一个平台可以在市场上有那么高的占有率,也是感谢每一位合作伙伴和客户给我们的支持。
成功的背后有两个重点,第一,刚才大家在屏幕上看到,Power平台在过去好几年一直有很高科技技术的发展,有从POWER6、POWER7一直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技术上都是非常高的价值,给我们所有客户,在你们核心的服务上面运转。我们现在的行业,从金融、银行、保险到政府,到其它的行业,都是在用我们Power的平台来运作他们每一天核心业务,然后去转型、去增长。这是我们在Power平台上高端上非常成功的一个原因。第二,在市场上怎么做Unix市场,这个说法怎么理解呢?市场上,都是整个PC,因为Unix慢慢就慢下来了。其实过去几年,每一次IDC之前讲这个市场上Unix的增长有多少,事后他在公布真正增长的时候,就发现远远超过他原本的预测,主要原因是IBM在这方面有很重要的市场活动,我们在创新上有很多创新的技术,将Power这个平台在我们低端方面,再加上很多技术,然后再加上我们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特别跑到第二、三、四线城市,将我们Power平台打到不同的城市,然后将我们Unix的技术介绍给他们,这一点也是我们在Unix平台上第二点成功的原因。
今天我们也非常高兴,邀请到几位我们的客户和伙伴,今天早上会在台上跟我们分享,他过去在IBM Power平台上所做的事情,他们的经验和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所以下面我先介绍几位一会儿会跟大家分享的来宾。第一位是慧点科技副总裁韩国权先生,第二位是上海电信网络部的领导刘敏女士,第三位是IDC助理副总裁武连峰先生,还有一位是中科软的总裁左春先生。这四位来宾今天早上会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往前看,IBM Power平台是没有停的,IBM每年都投放60亿美金在研发和开发,Power就是其中一个重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全球负责Power研究开发的副总裁,在今年已经搬家在中国,他现在在上海跟他的团队在一起。为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呢?对现场每一位,因为我们的团队就有很大的机会跟他更好的沟通,就是将你们的要求,你们未来发展的需要跟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沟通,未来Power产品的研发就更符合中国客户的需求。其实在Power上面也有不少新技术和产品,也是我们在中国市场上主导的,比如说SmartCloud Entry在中国市场的需求然后研发,然后再中国市场第一批推出来之后非常成功,然后将它转为一个全球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往前看,在这个“智慧的地球”下面,我们有IBM系统部的系统,中间这个Power特别高效率,在大数据中心里特别好的平台。所以今天早上就有很多题目都是跟大家去研究和讨论IBM Power这个平台在“智慧的地球”上,“智慧的方案”上,怎么样增加一个最重要的平台。希望今天早上大家有一个非常完美的一天,可以跟我们一起对我们Power的现在和未来有更多的认识。今天早上大家会看到一位新人,从前我们Power平台产品总监已经回到新加坡,所以今年我们刚刚在这个月有一个新的Power的产品总经理,有些人从前可能跟他认识,就是侯淼,他也就是今天整个Unix World的主持,等一下他会跟大家继续分享,我希望大家今天有一个非常完美的一天,也感谢大家过去对IBM的支持,也期望未来永远有你们跟我们合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唐华先生。下面有请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Power Systems产品部总经理侯淼先生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掌声有请。
侯淼:尊敬的各位客户、尊敬的各位合作伙伴大家好,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透过Unix World这个平台,来和大家见面,这个礼拜是我接着工作的第三个礼拜。实际上谈到Power,我过去在Power系统部干过七年,我希望在今后透过我的工作,能够把更好、更优秀的Power产品介绍给各位。
我先谈谈在过去整个行业的改变。如果你们看到在过去近50、60年,如果从硬件角度,整个行业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等。后面的驱动力来自于很多公司在过去所做的一些产品,包括研发、市场推广的工作。但是如果大家回顾过去几年的变化,看到很多公司已经从这个市场消失了,IBM在过去很多年的演化中,我们有机会看到IBM成为很多领域的佼佼者。现在这个市场上很容易用一个词,叫做“演化”,什么意思呢?相当于一个系统,通过竞争能够有它好的产品也好、好的公司也好脱颖而出。IBM在过去整个演化中,无论是我们的Power产品,无论是我们的软件,无论是我们的其它产品,都受到了市场很好的接受度。来源于IBM在过去持续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也包括我们的诚信的态度,还有过去我们客户的支持和合作。
回过来,谈到整个创新的发展。过去IBM很多产品线能够成长的原因在于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不断推出新的科技。在过去50、60年,IBM首先发明了磁盘设备,在存储领域,包括内存设备。另外,我们有网络通讯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邮件。另外,识别码的技术。回到Power上,过去IBM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线就是Power产品线,在过去投资非常成功的产品线。最早Power产品来自于1980年,IBM发布的第一个经典整流系统,RISC的产品构架。接下来在1990年,我们发布了RISC System/6000,在过去20年我们第一次开始去定位我们在Unix产品的发展,也是在1990年我们发布了POWER1,针对Power产品芯片第一款的产品。在1994年,我们发布了Power的高端产品。在1997年,很多老的AIX用户还记得,当时我们发布了深蓝,也是做了一个市场的推广活动,把深蓝跟国际象棋冠军下棋做了比赛,这个比赛的本身在于高端产品的计算能力,第一次通过了IT行业向广大社会介绍。这款产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保留在美国斯蒂文博物馆。这是在1997年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的工作。
2000年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2000年我们发布了当时最高端的Power产品,这为当时的银行也好、电信也好,很多用户选择它作为运行关键业务的平台,这款产品标志着IBMUnix产品进入企业的产品家族。我们在2004年发布了POWER5,POWER5产品的创新在于我们第一次把芯片的硅技术和铜结合起来,解决了芯片的散热和高赫兹的问题,性能提高了将近50%,为客人提供更加强大的能力。2004年以后,我们2008年发布的POWER6,2010年发布的POWER7,未来你们可能会看到POWER7加POWER8,IBM有一个非常一致的产品发展路线,通过这个路线,尽可能保护客户在Power产品上的投资,也为我们的客人在Power上的发展提供稳健的平台。
谈到整个Power产品,如果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去年有一个沃森机器,它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解决有关智能的分析,包括大数据的问题。实际上它标志着一个很重要的对计算机的改变,因为以前的计算机叫做Programmer Computer,基本上是靠程序驱动的,无论是它的中间件,无论是它的应用系统,都是靠程序驱动的。整个机器的运行效率,包括它的使用情况,机器本身是没有智能的,是靠程序来推动的。通过沃森机器,我们有机会把机器从Programmer Computer过渡到认知化的设备,认知化的设备使机器本身有了学习功能,能为机器本身积累提供帮助。这个改变意味着计算机开始从以前以后台、以自动化处理解决人操作上负载的工作,变成了走到前台,能够进行分析,能够为客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你们可能越来越会看到像智能的股票分析系统,像智能的医疗分析系统,包括像智能的GPS导航系统,这之中是跟机器本身有它学习能力紧密相关。沃森在去年真正的意义在于使整个计算机的科技从以前以编程为主变成以认知为主。
如果大家看到,在过去除了计算机本身以外,在计算机上跑的负载,英文叫工作负载,也在发生很大的改变。现在计算机界谈到三个V,一是Volume,它的数量很大,无论是来自于手机上的,还是电脑上的较以前的速度翻了很大,有人叫信息爆炸。二是速度,越来越强调机器本身的实时处理,如果用计算机或者手机就可以发现,我们越来越难地去容忍对按一个键没有反映的情况,所以速度和实时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三是种类,从以前结构化的数据到目前非结构化的数据,简单来看,现在的负载可以包括几个部分,从分析到SmartPhone移动的处理,包括对云的虚拟化,像博客、微博这种社区化的服务。还有集成产品,解决某一种特定的负载所要求的工作。
随着整个负载的改变,计算机技术的改变,可以看到现在的计算机行业整个挑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个挑战的驱动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方面Information,整个信息越来越大。另外,网络速度越来越快。硬件设备越来越多。在过去无论是服务器所达到的数量,无论是服务器本身虚拟机在过去五年提高了42%,服务器提高了两倍,相关的数据设备也大量提高,这些提高本身带来的完成的复杂度也是空前的。包括对空间的需要,现在很多机房空间的面积已经是IT发展的瓶颈。能耗的压力,现在能耗的资源基本上也是不可恢复的资源,所以能耗的压力在未来会越来越大。管理的成本,现在很多设备,很多不同种类的设备很多负载面临着遵从各种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带来管理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随着IT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已经不单单是IT本身,而是超越IT本身来源于自然资源,包括人本身的管理成本。
过去很多企业的CIO,包括IT从业者所看到的IT的变化会围绕几个方面来思考,我们现在是不是有足够的IT技术和产品去满足客人,满足市场对大数据的需要。目前IT的构架是不是满足企业对IT负载的要求。未来来看,新的IT产品能不能很快去部署,去满足客人对IT和生意结合的需要。因为在今天IT设备已经不单单是单纯的IT设备,而是来自于跟生意体系相关,它的快速部署能力,包括它的负载灵活度的能力已经变成了客人生意中的一个很关键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过去IBM叫做智能计算,智能计算的根本在于,我们抛开从硬件角度的镜头去看问题,所谓硬件角度,就是CPU、内存、I/O,而是从用户的负载角度看问题,我们提出智慧的计算。整个系统的设计,Design for Cloud、Design for BigData、Design for task基本上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所谓设计,为大数据设计,这个系统是不是能解决大数据分析问题。Design for Cloud对你这个系统是不是能够进行灵活部署,未来满足灵活部署的需要。不同客户有不同负载的需要,目前这个系统能不能为客人的负载优化。这就构建了智慧计算很重要的三个基础。
我把它们每一个来展开,从Power角度来讲,对大数据的处理就是Smart Analytics,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做,一是集成,我们会根据客户不同的需要来集成系统,来满足客人对数据开发的要求。比如我们在去年沃森机器中有很明显的例子,在美国基于沃森的构架,我们已经开发出银行的股市的分析,包括针对GPS导航的分析,也包括针对空管的分析,会针对客户特殊的要求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在以前整个计算机是作为Online U…大数据使我们有机会开始通过分析的方法,把B…整个动态进行实时分析。这就意味着Power能够结合实时的分析数据库,包括和开源系统,包括和存储相结合满足实时分析。这是我们在通过Smart Analytics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另外,Power Cloud,在国内我们已经推广了两年,主要是针对很多客人是希望把整个系统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易于部署。过去Power Cloud基础在于Power本身能提供虚拟化的能力,从现在的Power产品线来讲,除了硬件,我们还能够提供很多丰富的软件功能,包括虚拟化的PowerVM,包括进行负载优化的VMControl,包括我们进行云的最基础的管理,叫做Smart An…这三种部件为我们客人构建一个灵活的自动部署的资源池提供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所以在过去我们在Cloud方面,包括虚拟化的整合,包括系统资源池,包括云服务,为我们整个Cloud的发展提供一个帮助。
第三,针对任务的优化。根据不同的任务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响应,这里面的优化来自于几个方面,除了系统本身以外、软件本身以外,我们也会提供不同的系统满足客人的需要。包括IBM在今年年初的时候…PureFlex…,存储相结合,提供一个异种的平台,解决客人Cloud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在Cloud策略中很关键的组成部分。另外,根据客人不同的负载情况,包括像云、分析、关系型数据库,使我们进行优化,满足客人对不同的工作负载稳定性和扩展能力的要求。
这次谈谈针对数据爆炸方面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我谈谈Power针对IT的机构构架,我们目前的情况,包括未来的发展。到今年二季度为止,Power在市场的份额,在Unix市场份额占到68%。换句话来讲,接近于2/3的客户在使用Power的产品。可以说这意味着整个Power产品已经成为在整个Unix产品里很关键的一个领头羊,而且我们不停的丰富我们的功能,去满足客人对Power产品的需求。在过去整个Power年增长率超过18%,可以说超过中国本身GDP的增长。过去我们除了发布一个产品以外,我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投资,包括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来丰富我们在Power上的生态系统,包括ISV的应用,包括合作伙伴的技能,包括客户的一些技能。在过去你们看到,包括渠道奖励计划,包括D…,包括移植工厂,包括AIX精英学院,包括AIX社区,过去我们投入了将近3000多万,启动整个AIX开发者计划。包括我们针对ISV所做的天工计划,使…从以前x86平台迁移到Power平台上。
谈到整个Power未来硬件的发展,可以看到有几个关键点是我们会持续坚持的,一是会继续投入做创新。我们今年会有POWER7+,明年或者什么时候会看到POWER8甚至更高的产品。我们希望整个Power产品在过去这20年的积累,能够为我们的客人提供一个非常坚实的关键系统的平台。它为我们客人传统的工作负载,包括新的工作负载提供一个可以信赖的基础。另外,在目前Power客户为我们企业客户做保驾护航,50%中国的500强企业系统运行在Power上。有3000多个企业级的应用在过去很成功的移植到Power平台上。有…有2万多个AIX工程师服务于Power的客户。
最后,Power的未来。在过去你看到Power是我们从Unix很关键的力量,为我们的客户提供越来越丰富的产品。今天的Power产品较20年前已经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我们现在除了有丰富的硬件,所谓硬件,我们有中端产品、高端产品,我们还有相关的Power虚拟化软件,PowerHA软件,Power的SQL…软件。我们有…SQOUT、SQUP…针对新的工作负载,我们也会有包括Linux在Power上的优化,包括我们在国内建立了很多支持中心。我们希望以后Power的发展在国内能够更加迅速,能够更加承担一些的工作负载。所以现在很多新的工作负载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客户开始想怎么把新的负载应用到Power上来。Power本身所支持的SQ UP、SQ OUT技术也为这些客户提供了很稳定的发展,我们也希望未来这个投入会持续。我们未来也会把Power产品做得更强更大,也希望在未来推广更加有优势的方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今天也是我第一次以Power产品部总经理的身份跟大家做介绍,也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跟各位客人、合作伙伴有更多的合作,能够把Power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侯淼先生。下面有请IDC中国助理副总裁武连峰先生为我们带来“合适的基础架构支持企业的未来”的主题演讲。掌声有请!
武连峰:各位尊敬的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又跟大家分享IDC最新的研究成果。确实如刚才唐总所讲,太堵车了,我差点晚半个小时。由堵车的现象,可以看到整个社会里对IT的需要,或者整个现实社会中还变得不够智慧,所以我们需要IT支撑我们整个现实生活,支持整个企业的业务成长。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标题叫“合适的基础架构支持企业的未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内容,第一,简单回顾一下当前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对我们在座各位企业的影响。第二,差异化是企业未来致胜的法宝。第三,如何选择合适的基础架构来支持企业的差异化,从而实现IT对企业更好的支持。
首先,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从经济来看,首先离不开欧美日,我这里简单把几个数据给大家看一下,(图)这是欧洲债务占GDP的百分比,从2009-2012年,每年数据都在上升。从美国的数字看,美国最重要的一个数字是失业率,基本上过去几年在8-10%,虽然说最近稍稍有点好转,大约还是8.2%左右。从这块看,美国经济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日本的数字,GDP增长以及整个PMI的指数,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从PMI角度来讲,应该是在50左右上下波动,对GDP来讲也是0-1之间波动。从简单的三组图可以看到,欧美日从全球的经济来讲,目前还是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这种非常大的挑战对于在座的各位企业有哪些影响,第一个层面的影响,成本控制和裁员是全球所有企业都在做的。裁员这个词,包括传统行业,也包括IT的一些行业,大家可能前一段在各种媒体上听到这个词,甚至有很多恶性事件发生。
第二方面,全球这些大的企业会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等,全球的这些企业都开始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对于在座各位的企业,特别是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求创新和差异化,我们一直讲,一个企业如果要想使自己有更好的发展,无非有三个方面的策略,第一方面,成本领先,第二方面,聚焦,第三方面,追求差异化。从聚焦角度来讲,不是说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成本领先,所有企业都在想,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包括员工成本、土地成本等所有成本很难往下降,往往员工成本升高在很多国家是刚性的上升,所以这块也很难控制。唯一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差异化,如何追求企业的产品跟服务的差异化变得非常重要。结合欧美日整个经济面临的挑战,简单看一下中国经济。
我们有一个主题词,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弱的增长周期,在这个弱的增长周期,可以简单看一下这几个数字,这个数字是2012年二季度刚刚发布的数字,2011-2012年同比的数字在下降。给大家拿出一些反映经济比较挑战的另外一些数字,大型国有企业2011年上半年利润下降11.6%。第二个数字,中到大型钢铁企业销售增长负3.4%,利润增长负95.8%,每一吨钢赚的钱不到2块钱。第三个数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负2.2%。第四个数字,东莞市中小企业,倒闭的企业有6000多家。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对于在座的各位企业来讲,我们都在想,究竟如何应对这些挑战,IT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帮助我做什么。
接下来再看一下,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刚才说短期有很多挑战,但是从长期看会是什么样。(图)这是最新中国GDP的预测,从2012-2016年的预测。从未来五年,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应该还是不错,虽然我们面临那么多挑战,但是整体增长预期还是不错,有8%左右,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另外,从中国经济发展未来预测的角度来讲,对所有企业面临三个层次,一是如何做产业转型与升级,二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向全球,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寻求创新与差异化优势。
基于这种情况,可以看一下究竟为什么讲差异化是企业未来致胜的法宝。从差异化角度来看,首先看一下CEO究竟想要什么,这个数据是我引自IBM每两年一度CEO的研究结果,其中改进对每一个单一用户需求的理解,占了72%,以后我们所有的公司提供的产品都应该是个性化针对每一个用户。第二个CEO的需求,改进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时间,也占了72%。第三个需求,在不同的渠道中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占到55%,这是CEO的要求。我们看一看究竟差异化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我想差异化的理论,大家可能在各种理论书籍上可以看到,我总结出七个大的方面,一是产品的差异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新iPad最大的差异化可能所有人都知道,分辨率是所有做平板电脑的公司都提供不了的,或者以这么低的成本提供。二是品牌的差异化,高端品牌、中端品牌、低端品牌,如何把你的品牌往高端走。三是价格的差异化,如何通过合理的价位,包括淘宝网最初之所以很火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的价位很低,这是吸引绝大多数买家在上面买东西的关键。四是渠道差异化,如何通过传统渠道、线上渠道做很好的整合,服务好我的用户。五是促销差异化,如何通过一些特定的促销手段,其实这个例子是蛮有意思的例子,如果大家知道罗永浩这个人,他现在开始办了英语培训,这是很传统的市场,但是他通过他的演讲,通过他的互联网的名人效应,在中国做了一个非常有效的促销,他整个视频在优酷上,在全国每一次演讲,点击和下载量超过900万,远远大约任何一个地方电视台,实际上他是利用IT技术把促销实现差异化。六是服务差异化,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陕西鼓风机,是传统的鼓风机企业,它现在已经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传统的鼓风机企业,而是定位为制造业的服务企业,可以给他的用户提供咨询、提供服务,已经开始做转型,这种差异化使他的利润空间变得很大,赢得了很多新用户。七是商业模式的差异化。这个例子所有人都知道,360颠覆了安全软件,迅速积累大量的用户,通过广告或者其它方式收费。差异化会有这七个大的方面,这七个大的方面通过IT技术如何获取,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如何获取。
我们简单来看一下,CIO和业务部门在寻求企业差异化的角度来讲,首先看一下他的业务关注点包括哪些方面,这是IDC做今年上半年以及2011年做的研究的结果,整个在亚太区做的。2012年前三位的,一是获取新用户减少业务波动性,由于当前的经济状态。二是进入新的产品、服务及区域市场;三是寻找新的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跟前面CEO想要的东西非常相近。跟2011年对比也是蛮相似的,只是在2011年把不断上升和上升的运营和扩张成本变为第一位。这两年来看,包括寻求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以及获取新用户方面都变得非常重要,这两点在2011和2012年都是相同的。
基于这两点,我们再来看一下从基础架构来讲,从IT角度来讲如何支持这种差异化。首先,企业对技术方面的选择,这也是IDC最新研究结果。我们问企业,下面哪些ICT无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深蓝色的是CIO的回答,包括社会化媒体、网络渠道、网络技术、商务智能和分析,跟刚才侯总讲的大数据商务分析很吻合。包括云计算与云服务、全球外包、协作技术。接下来是业务部门经理,前面三个业务部门经理跟CIO的看法非常一致,只是在后面两块,全球在包括协作方面,业务会更加重视。业务部门和CIO都会认为像社会化、商务智能、云计算在企业业务中变得更加重要。IDC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我们一直强调整个ICT开始有了大的变革,这个大变革我们称之为第三平台。我们说传统的第一平台更多的是以IBM最早的主机为核心,以终端,最后能够满足企业信息化基本需求,这是从60年代开始。第二个平台,以PC为核心,以局域网、互联网,以客户端服务器,能够禁令整个市场的成长。第三平台以移动设备和应用为核心,这里面有四个最重要的方面,云计算、移动、社交商务、大数据。以这四个为纽带,最后我们认为所有的行业都会是智慧的行业,所有的行业都会跟IT有关,实际上都是转基因的企业。第三平台我们强调云计算、移动、社交商务、大数据,云计算跟大数据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基础。我们都知道,社交商务跟移动如果越发达,产生的数据会越多,从而对底层的数据要求越严格,如何把这些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对企业有用,我们就需要大数据,就要用商务分析。
这是美国企业的数量,整体的数量非常大,包括家庭消费者会更多。在第三平台时代对任何企业来讲,我们可能都会问一个问题,这是在第二平台加传统的软件公司说的一句话,截止到2010年这10年里,他的用户数量从2万增加到10万,我相信我们下面可能很多企业对于传统企业也会有这种感觉,我的用户数量可能从十年之前的2万到现在的10万甚至20万,感觉增长率已经很高了。但是第三平台的企业,比如谷歌的CEO说,2011年我们每天增加的用户数就会达到5000个。当我们是一个转基因IT企业的时候,我们也会同样去看,当你把用户范围扩大到消费者中小企业的时候,你每天可能也会面临这个选择。面临这个选择的话,对于IT就会提出非常大的挑战。
第三平台这四个方面,云计算、移动、社会化以及大数据,我们把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开发新产品、获取新用户、降低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这也是我们讲到的七个方面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我们很简单的分享一下,看看云计算如何支持整个企业的核心业务。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云计算在节省开发时间,在加速进入市场的时间,以及降低软硬件的管理成本,以及多渠道的用户体验方面能够很好地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从云计算出生那天起就会有三个大的方面特性,一是资源共享,有资源池的概念。二是按需付费。三是即时服务。对移动角度也是一样,我们跟移动整合得越多,当你增加的新用户,以及扩大用户覆盖范围,甚至包括降低你的远程沟通和服务成本,以及基于位置服务LBS这种个性化服务来讲,对企业也很重要。我刚才在下面跟慧点科技韩总聊的过程中,他们刚刚成立了一个移动事业部,因为他们服务的重要客户是大型央企,大型央企也强调移动性对于整个业务的影响,如何更好的支撑移动业务。社会化,现在微博、博客,你有一个很坏的消息通过微博传递得极其迅速。同样,如果你服务得很好,也会形成很好的正向效应。如何用大数据支持市场细分,从而开发新产品,市场细分之后也可以做交叉销售,降低整个决策成本。也包括CEO想要的,如何深入理解每一个单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只有通过大数据跟商务分析才能够很好的应对。
接下来由于时间关系,我重点把云计算跟大数据相关的内容跟大家谈一下,因为这两块整个跟基础架构相关。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你要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没有基础的话,这就是一个空中楼阁。今天我们重点看一下基础架构,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架构,上面所有的东西未来面临的挑战会更大。我们从云计算跟大数据的角度来看,我们会看当前云计算建设过程中究竟面临哪些误区。确实过去三年中,云计算,不管是媒体、CIO、各种会议,每年关于云计算的会不下10几个、20几个。我们也发现,通过我们对最终用户的调研来讲,大家对于云计算,我们总结出六个大的方面,一是重概念,轻本质,我刚才已经讲了云计算三个重要的本质,包括资源池、资源共用、按需付费、即时服务,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不知道这个本质是什么,只是为了云计算而云计算,这是第一个误区。二是重实施,轻规划。跟厂商谈的过程当中直接做实施,而规划很弱。三是重x86,轻其它。我们都知道,云计算最早诞生于,包括亚马逊、谷歌这样大的互联网公司。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所有的企业现在你的业务,你的用户跟这些互联网公司应该有非常本质的区别,难道那种架构是否一定适合你,其实很多CIO没有认真考虑。觉得市场上这种声音比较强,我是不是就按这种思路走,这是我们看到的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后面我们再通过一些实例跟大家分享。四是重硬件,轻软件,以为建云计算就是买服务器、买存储,具体软件、管理等等会很有问题。我们也知道,整个从服务器层面来讲,服务器每年的花费已经远远低于管理它以及能耗的花费,管理它的花费大约是服务器花费的两倍,而能耗的花费大约超过了服务器花费的三分之二。你直接买硬件的话,如果后期没有很好的管理未来你整体拥有成本会非常高。五是重虚拟,轻管理。大家说买个服务器虚拟化变成一个虚拟机就可以用了,如果没有很好地管理起来,这个虚拟机是没有意义的。六是重创新,轻移植。很多用户讲,我在买服务器,我在做云计算的时候,更多的要开发一些新的应用在云计算上,往往很多已有的应用程序,很多CIO考虑不全。这是我们从CIO的角度来讲实施云计算基础架构建设的六大误区。
接着刚才这些误区,我们看如何选择合适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在规划阶段我们一定要做好究竟建云计算的战略跟目标是什么,并且确定我们的实施团队,这个目标和战略会极其重要。二是如何做好准备,这个准备涉及到我们究竟如何结合业务,选择合适的体系架构。三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如何通过企业级的虚拟化,能够实现资源池的共享,一定是企业级的,包括安全、可靠等等,一定要把它考虑到很高的权重。考虑到虚拟化的可靠性、扩展性也会变得非常重要。四是如何把基础架构做很好的深化,实施管理的自动化和资源的自动化。最后一方面,如何做好应用和管理,这是实施云计算基础架构五个大的步骤。时间关系,我挑几点,包括准备和应用和管理做一些分享。
从准备角度来看,这是IDC从1985年到现在总结出的一张整个体系架构图,如何选择体系架构。从体系架构的角度来讲,从基础架构角度讲,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只有结合你的业务最合适的。我们说一个企业的应用来讲,无非包括文件打印、应用开发、协作、Web应用、ERP等等,不同应用采用的架构可能会不一样。从最早的集成主机架构,更多的支持企业的关键业务和核心业务。现在在银行里也一直在用,现在没有办法不用。从另外一个大的方面,模块化架构基于Unix或者RISC处理器的时候,从模块化架构向集成架构发展,整个企业ERP系统数据仓库、分析应用也是跟企业核心相关的。三是x86模块化架构,慢慢它也会走向集成。未来在企业应用可以叫融合性云的体系架构,也可以叫混合云的体系架构,特别是企业内部的私有云。
另外还要从未来发展,包括模块发展,像内存计算,更加精细的计算架构把它形成模块化,最后可能会形成开放性的云基础架构,类似于我们说的集装箱、刀片等等,对于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们更多的在这种架构里面走。从两面来看,虚拟化都是需要的,虚拟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源池的共享。从这张图上看,不同的应用一定会适应不同的架构,没有一种架构可以把所有应用全吃掉。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一定要基于自己的应用,基于自己的应用现在在哪个平台上,我们如何减少我们总体拥有成本,这是我们选择基础架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接下来还有一点,我们这块讲了一个案例,这是一家提供公共云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人数只有200人,服务器数量大概有1000台左右,而CPU核心的数量超过1万台。它最早的一个关键说,这个云计算基础架构,现在x86很流行,基本上都会选择x86架构,基本上还是按这个思路。但是这个思路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他以为x86是不是会很统一,对于整个企业角度来讲,管理成本应该会很低,这是他最初的想法。实际上他在做的过程中,不同的x86,不同的CPU之间,中间也有许多不兼容性。对于他的管理成本,对于他的整个兼容性来讲,没有他预期得那么好。第二,由于他的很多客户是政府和大型企业,他们的核心系统往往是Unix架构,这时候x86架构又适应不了,基于这种状况,他失去了很多大型企业用户他们现在也开始考虑,用Unix架构支持整个云计算。这是我们的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另外,应用和管理。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定制开发会变成很大的一部分,整体来讲,企业的管理水平或信息化水平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我买的标准产品和服务有时候很难适应企业的状况,我们在选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时候一定要看整个架构是否支持第三方开发商进行定制开发,甚至提供这种二次开发的API,提供良好的定制界面跟工具,这也是我们调研的一个结果。如果大家在选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二次开发,甚至支持多个ISV开发的能力,因为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工作,我们很多工作需要把已有的程序往云计算基础架构上移植,而这种二次开发和应用管理变得非常重要。这个例子也是某一个制造企业,它最初也是认为,我上云计算更多的是部署新的应用,但是实际他上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多新的应用,往往传统的应用需要移植,需要移植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开发支持,就很难应用起来。所以他们现在仅仅应用到虚拟桌面这个层面。未来跟企业的核心业务相结合方面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也认为,未来在选择这个基础架构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开发和移植,绝不仅仅是上云计算就是为了支持新的应用。
前面把整个云计算基础架构选择方面,包括我们如何选择架构,甚至如何能够适应我们的应用这块跟大家做了分享。接下来看一下企业对大数据的支持。刚才唐总和侯总都讲过一些,我通过数据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大数据这四个V,刚才侯总讲了三个V,有了这三个V就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一是Volume,整个数据量是到PB级的,从数据的多样性,一定要支持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数据的速度,从批量到数据流,最后实现整个数据价值。这里分享IDC最新全球发布的数据,这是全球跟大数据相关的硬件、软件、服务、存储、网络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是47亿美金,到2015年达到169亿美金,年增长率达到了接近40%,这是什么概念?全球IT市场,也就意味着我们全球平均用户的IT花费大概只有5%、6%,中国现在大约12、13%。而跟大数据相关的IT花费已经有40%的增长,可见全球的行业用户在大数据方面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增长非常迅速。这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讲,也可以想想,我们企业是不是已经开始为大数据做准备、做投资。
接下来再看一下基于这种大数据,数据挖掘会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这里会涉及到移动、社会化、商业分析。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3.5亿。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应该会超过6亿,现在互联网用户数在中国是5亿多一点。基于这种数据,如何做好跟移动相结合,跟社会化相结合,最后和大数据相结合的商业分析就变得非常之关键。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这些例子我在不同的场合也举过,非常有针对性的一个例子。可口可乐会利用大数据做新产品的开发,我刚好7月份去美国的时候,刚好这个可乐机在一个餐馆里,我们经常看到各种餐馆里的可乐机,有很多饮料的出口,这个是可乐,这个是芬达,那个是果汁,这个只有一个出口,上面有很多按纽。可口可乐根据这个设备在美国各个地方放的数量,然后统计出在哪个区域销量最好,进而用这个配方做成标准化产品在这个区域销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典型的大数据应用的案例。还有一个,这是英国一家超市在韩国叫Tesco,把超市开在地铁里,在韩国处于第二大,他说我又不想增加实体店铺,因为成本会很高,如何把销量提上去。他想到地铁里人是最多的地方,他把产品放在地铁里,很多人在等地铁的时候,用手机一拍,就可以下单了。如果大家看北京地铁的话,北京地铁4号线里,已经有一家超市按照这种方式做了。一是可以把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把社会化也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他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话,就知道地铁人流最希望买的是什么东西。包括我们同事已经开始用这种方式买一些日用品,晚上下班的时候可以送回家。在两年对我们来讲好像还挺远,现在对我们自己来讲也已经变成现实。
比如招商银行,招商银行电子银行做得非常好,不管是基于手机的还是基于Pad客户端,它已经远远不止是转账或者查看,更多的它会把一些商户的信息,甚至跟位置服务很好的结合起来,比如我在这里,我把那个客户端打开以后,他就说这块有哪个餐馆,你用我的银行卡会有什么优惠,把这些数据和用户数据做了很好的整合。这张图是最新中国软件市场的数据,我们这里把中国总体软件市场增长率和商业分析增长率做一个对比,从用户角度来讲,商业分析软件增长率将近超过16%,要高于中国整体软件市场的增长,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投资商业分析,这也是中国的一个大的趋势,跟全球非常相似。
最后,我把我今天讲的简单做一个小结。首先,我们认为选择合适的业务和应用,选择适合业务和应用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我们认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绝对不是说任何一家公司在讲,包括更多互联网公司在讲x86架构是最好的,一定要适合你企业的核心业务。我们要利用大数据做好商业分析,确实是数据里有黄金。通过移动和社交网络向用户交付超凡体验,最后把我们的体验变成我们差异化的根本。所有这些大数据、商业分析等等,合适的基础架构是基础,所以我们认为合适的基础架构真的能很好地支持企业的未来发展。最后,再次对大家的聆听表示感谢,谢谢!
主持人:感谢武连峰先生的精彩演讲。
1956年IBM发明世界上第一块硬盘。
1970年IBM推出关系型数据库。
1980年IBM发布了第一台基于RISC架构的原型机,这就是现在小型机的鼻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基于RISC架构的小型机和超级计算机,在全球已经广泛被运用于金融、电信、政府、安全、科研等关键任务领域,而IBMPower服务器是当今RISC服务器的绝对领导者。
2001年IBM发布业界第一款双/多核处理器POWER4,引爆双/多核处理器设计潮流。
2004年发明了POWER5,首个实现并发多线程技术。
1939年,沃森在纽约世博会上展示了IBM研究实验室最新开发的产品,一封贺信通过IBM无线电闪电般的从旧金山发送到了纽约。这位具有未来眼光的计算机之父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中电子邮件必将取代传统的邮递业务。
1997年IBM最先提出电子商务,奠定了当前全球电子商务的基础。不仅如此,IBM公司更是在物联网行业中做出了业界的统帅作用。IBM认为,IT产业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也就是形成物联网。
1973年IBM发明了通用产品码UPC,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条形码。
1961年IBM发布语音识别系统。
主持人:感谢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下面有请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Power Systems服务器产品总监李红女士为我们带来“Power智慧系统,智慧的选择”的主题演讲。掌声有请!
李红:各位尊敬的客户,大家早上好。我们刚才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短片,正好回顾了一下IBM历史上的很多进程。其实IBM的成长到今天是跟我们广大用户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独自自己是无法走到今天的,我们希望跟我们这么多客户继续携手,走向以后的未来。
前面听到了很多过去我们面临的在行业中新的挑战,我们也看到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要做智慧的选择。很多是从IBM本身看到了过去,以及我们看到技术的未来。但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市场和用户的角度来讲,从我们一直以来的解决方案来讲,我们怎么样在走向未来的时候,把过去和未来做一个连接,在这里面选择合适的成长的路程。
在刚才IDC武连峰先生的很多介绍中,我们都看到当前在IT界提出的一些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一些变化,以及对IT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在这里总结一下,首先,我们看到对IT本身,这是我们用户自己的IT系统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刚才已经提到了很多,这里总结一下,大概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源于能源的压力,所以国家提出绿色节能的口号和目标。二是来源于空间的压力,包括机房的空间越来越不够,物理设备的增长都带来很多机房空间的压力。三是来源于物理设备、虚拟设备增长的要求,数量的增长也呈爆炸式的增长,带来巨大的管理压力。我们刚才也从武连峰先生的报告里得到了一些数据,比如刚才提到管理的成本,其实是硬件成本的两倍,这是我刚才学到的新知识。也可以从中看出,管理的压力面临的会越来越多。四是来源于安全的压力,当他把关键的应用和业务越来越依赖于整个IT的支撑架构的时候,安全的问题也日益成为重要的方面。这四个方面是我们在面临IT管理方面随着经济和形势的变化提出的新的挑战。另外,我们在面临IT本身压力的时候,我们对IT还要提出新的挑战,这个挑战是来自于业务的压力,就是IT所支撑的这些用户,最终企业里的用户和使用者同时对IT有新的期待和要求,包括我们快速的交付,灵活的响应业务增长的需求,以及对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还要求同时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所以,我们面临着两方面,一是自身的压力,二是外面业务对我们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新形势下,对整个支撑平台提出要求,刚才在我们的报告当中,我们也听到第三平台时代的来临。移动设备越来越成为主要接入设备,所以越来越多的设备以及我们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到我们的数据,以及利用到我们的计算资源。随着不断发展,也对整个压力和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看这些要求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要处理如此巨大的数据量,我们说数据是爆炸式的增长,用无数的数据都证明数据是如何进行爆炸式增长的,我们需要有强大的性能来进行运算方面的处理。另外,安全、可靠性的保障。同时还要求绿色节能,还要求对用户进行最优化,还要求进行快速部署以及云计算服务。这些都是面临着这些变化对IT整个基础架构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我们后面如何在我们的解决方案当中满足这些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要承上启下,什么叫承上启下呢?我们都是在原有IT基础架构之上建立新的科技领先趋势,所以如何从过去走向未来,在整个解决方案中,我们如何在这方面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和大家进行交流。
作为Power系统,提出的很多要求,大家已经明白形势的严峻。我们如何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呢?前面大家反复提到去年IBM的一个项目,就是沃森的项目,刚才那个表演也是以此为例,看到智能的回答。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有人提出问题,机器做了快速的反应,并且给出了准确率很高的答案,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就像刚才的节目一样,和去年那个真实的节目一样,所以才取得了冠军,战胜了人类的两个冠军,取得了最后得冠军。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系统,但希望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在背后整个系统是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可靠的运算平台,并且是绿色的平台以及易应用的无缝的配合,包括跟语音识别,整个大数据的处理,整个应用和Q&A思维方式程序化的实现,这些都是我们所看不到的。但是正是因为有我们看不到的这些能力,才实现了我们前台看到的快速响应和准确的结果。之后我们谈这个的意义在于更多的内容,我们希望从这里增加新的应用领域和代表一种新的未来的一种趋势。从沃森开始,我们开始看未来的趋势,我们看到更多的绿色数据中心,海量的数据处理,以及更加优化的智能分析。沃森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所以从这里,我们希望带领大家一起去走向未来和看向未来。
在前面的分析当中,基于现有的形势之下,我们提出新的未来的需求,一是云计算,二是大数据分析。如何在这种行业的趋势之下提出一个适应趋势发展的解决方案,去满足未来的需求。首先,构建绿色云解决方案、绿色云数据中心。首先,要以绿色数据中心为自己的要求,引领绿色节能的优势,通过科技以及先进技术,来实现整个虚拟化的整合功能,来帮助大家实现云的数据中心。后面我会跟大家展开看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其实今天下午也会有两个分会场,是重点在于整个云的解决方案以及数据分析这两个未来我们会看好的发展趋势上面。所以第一个是以云为基础的运算数据中心为基础的构成。二是优化的商业分析系统,商业分析系统由来以久,并不是今天才会突然有一个商业分析系统,我们在很多企业级用户那里,其实他们以前就已经有一些数据分析的应用在运行着,我们如何从以前的数据分析系统走向未来那个更加发展,增长更快的数据分析。大数据的分析,根据IDC的报告,未来几年增长率将近40%,远远高于我们其它的行业,其它的应用,所以我们如何从过去这些应用脱身转变,去适应新的应用发展。中间有一个结合,就是海量数据的处理,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将会以云的技术为基础,结合商业分析的系统软件,去构建未来新的海量数据的处理,构成这三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下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以构建这些解决方案中两个最基础的IBM Power的产品,它的操作系统及丰富的产品线,在这里我并不想再给大家介绍这个产品本身,我是想给大家看到的是,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都看到,我们有一个辉煌的过去,但是这里我们其实要做到的是,向大家承诺一个持续的未来。我们从过去是证实它的成功,给大家一个保证,让它的未来会持续的发展和投入,保证我们企业用户的选择和解决方案的增长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我们大概去看一下这几个方面解决方案的平台的特点是什么,我们的重点是在于立足企业用户,承上启下,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方案如何在这方面注重和保证大家做到这一点的。
首先,Power平台上的云计算。云计算是实现整个业务和IT愿景最有效的手段,也听到云计算的几个特点,大家已经记住一个词,我们要避免走进一个误区,叫做重概念,轻本质,所以我们要看一下它的本质是什么。一是资源共享,所以我们构建整个云的解决方案将会与虚拟化池作为它的基础,以达到资源的有效共享。二是要立足于现有应用,承上启下和大家一起走入新的科技。所以,如何让原先的关键应用平滑进入新的云平台,这是我们注重的关键。并不是在一个新的架构上完全去构建一个新的架构和新的应用体系,而是如何把现有的企业应用平滑进入到新的满足云要求本质性的平台里,这是我们的重点。再有,对新兴海量数据处理的支持,所以去达到我们最终想要达到云的本质。刚才提到云的本质有三点,要更快速的交付、更高速度的交付以及更加经济的交付,这其实是它的本质。
整个云平台的构建跟大家谈到的是以虚拟化以及资源池的共享为基础。我们所有的基础将会是Power虚拟化的技术,从基础的虚拟化带到一个高级的虚拟化,从单一资源的共享到多机共享,所以最基本,它是建立整个虚拟化的过程,从把所有服务器物理资源全部池化,包括处理I/O、存储各个方面都进行虚拟化的过程。第二步,建立共享池,达到这个池所有资源的有效共享,通过IBM VMControl技术去实现。再往上是达到云管理的平台。前面的介绍提到,云管理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它有一个开放的结构,可以做二次开发,二次开发的意义在于,你可以用云管理的接口开发出界面或者流程是真正符合本企业所需要的流程,这样才会把这朵云变成您企业可以用到的云。在这里我们的第三步就是整个基础云的云服务管理,在这里我们就提供云服务管理开发平台。SCE就是Smart Cloud Entry,Entry提供了一个界面和平台,让我们广大的ISV代理以及企业用户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去开发出适合自己企业云的管理流程和真正的界面,以达到实现从原有的平台转向云平台管理的过程。所以,我们从基础的云架构到资源池的共享虚拟化,到资源池的共享,以及到云服务管理平台界面,提供这样一个界面,在这上面制造一个生态环境,去开发适合每个企业应用的界面,去构建整个基础架构云,构建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是整个平台的情况。
上面它跟我们的应用如何配合和支撑?这是跟我们的应用如何配合支撑的状况,首先我们把应用分成多层架构,基本上广大用户的应用是分成多种架构的,至少一般来讲有两层,还有三层,甚至N层架构。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有一个关键应用和数据库应用在后台,这是后台应用。前台会有应用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接入服务器等等,多个层次去构建整个应用的平台,这是一个在我们现在企业里比较通行的应用结构的架构。我们如何在以前应用结构的基础上带入一个新的技术,在这里就有一个体现。首先,作为在这个市场上有20年历史的Unix服务器,它在很多关键性的业务当中和企业当中都担当着后台处理服务器的角色,所以有大量传统服务器,比如我们看到有POWER5、POWER6、POWER7以及新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器,一代又一代,是多代的,现在都在作为整个后台运行平台的支撑。我们要想把这些平台带入云的环境,首先所有各个年代的产品都要可以统一的进行虚拟化,并且在这个虚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池。所以,不论你是哪一代产品,都可以共享在一个共同的系统池的管理下,并且上面有统一的云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支撑你的数据库的应用向上扩展的需求,因为数据库应用的特点和要求,一是要安全可靠,二是要有大的处理能力,这种处理能力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向上纵向处理的扩展能力,所以要求服务器的性能每一代都要不断的提高,这是支撑我们传统数据库的应用进入云环境,跟各个年代产品的整合。现在我们新的应用在前端应用上,我们业界的趋势是水平扩展,包括应用服务器,包括Web接入服务器,可以通过工作负载的均衡去均衡到很多节点,去接入我们访问的数量,这是前端的应用架构。在这个应用架构上,我们去支撑这种应用架构会推出一系列新的产品。比如低端Power的产品、刀片产品,以及整合的Scale out整合服务器,比如今年IBM推出Pure Flex系统,都是适合进行水平扩展的结构。在中间系统池那一层,它可以很大数量的进行扩展,比如说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个节点水平扩展结构,上面统一也用这种云管理软件向Smart Cloud Entry统一进行管理,进行资源之间的调配。所以,我们在继承过去应用的基础上做Scale up,同时开拓新的水平拓展的应用结构构建一个完整的云的环境区,支撑现在的应用架构。这是Power的云和现有应用架构整合的结构。我们看一下Smart Cloud Entry,作为纵向扩展有几个特点,一是有很多多代产品,跟以前关键应用相整合,我们以前的关键应用都在运行,设备也不可能全部替掉买新的,这就是旧设备和新设备的整合构成一个共享的资源池,这是这个技术的关键。二是这种纵向扩展的应用有个特点,它每一个应用对资源的需求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在关键时刻、高峰时刻,可能关键的某一个应用,对资源的需求会急剧增加。所以,它在不同的虚拟机上对资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并且要求灵活的动态调查,这是纵向扩展应用的特点。我们的虚拟化技术PowerVM,以及整个资源池的管理都支持这种需求的要求,所以这个也会在后面比较详细的技术章节中跟大家继续探讨这些细节。它的特点,一是多代产品之间技术的共享,二是要求系统的资源可以灵活调配,系统资源之间可能都是不均衡的。
我们用如何构建一个绿色的数据中心的范例呢,为什么会有Scale up出来,比如说数据库应用,要求不停的增长用户数,最简单的是加大数据库。还有一种应用的模式是做这种整合,是因为我们随着数据爆炸和处理的要求,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很多数据中心当中,物理机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PC服务器进入数据中心以后增长非常快,一个数据中心可能每年会增长几百甚至上千台PC服务器,有的甚至更多。这时候会带来耗能和空间非常紧张的情况,如何缓解这样的情况和解决复杂管理的挑战呢?实际上做这种Scale up的应用去整合少量的物理机器,开出很多虚机整合物理机的数目,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曾经做了一些实例,比如用一些新的机器去替换以前在数据中心很陈旧的机器,无论在性能的交付,以及在节能省电方面,都会比以前高出很多。这都是很多例子,我们看到我们是立足于以前,以前的数据中心有很多负载,如何搬到新的大的机器上去做整个工作负载的整合,通过节能降耗,可以看到我们既节省了所有成本,也得到了更高的性能,还有对整个物理机数目,比如x86服务器的整合,以10:1的接替比例,可以达到减少整个数据中心的空间,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的目的。这里面举我们自己实际的例子,IBM的技术支持中心,它自己在面临空间和电力的压力之下,它就是通过这种整合的方式去实现,把几十台PC服务器整合在一台大的Power机器上,减少了工作负载对电能的消耗,去实现整个数据中心有效的利用。所以这些都是实际的例子,可以看到这种纵向扩展Scale up机器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我们还可以看到,确实还存在应用层在整个结构当中水平扩展的需求。需求的特点是,我们用户要求的物理机,对每一个物理机可能它本身机器的特质和性能要求不是特别高,因为是要水平扩展。另外,每一个机器的工作负载其实都是类似的,因为它用多台机器承担相似的工作负载,只要不够就加物理机器,如果坏了硬件,也是用物理机器替换,这些都是水平扩展应用的特点。我们看到主要有两类应用比较多,一种是Java应用,在前端做Java的服务器。二是新兴的海量数据,在Hadoop这种结构上做大量的数据处理,这一类的应用,这种结构也是比较多,这是我们看到比较多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一是每个机器大小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一样,长的都是一样的。二是物理数量会增长比较快,所以它会带来一个缺陷,因为物理数量增长的速度过快,可能会造成耗能,以及空间的急剧消耗,所以在这里面我们会提出虚拟技术及物理技术水平扩展同时存在的解决方案。这两个技术怎么结合呢?我们在物理机水平扩展的同时,不仅仅是物理机的水平扩展,同时物理机上还开虚机,虚机和物理及同时进行水平扩展,我们既可以做到既简便的运行水平扩展的灵活性和优点,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耗能以及资源的浪费,因为每一个物理机的资源利用率是比较低的,这是水平扩展的一个缺陷,每一台机器的利用率都比较低,减少这样的问题,同时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IBM在这方面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比如传统我们都是高端的服务器,同时还会提供刀片服务器去支持水平的扩展,这是我们现在拥有的水平扩展的刀片式服务器。
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应用的实例,我们的一个用户用这种虚机和物理机相结合的方式,他用IBM的刀片,刀片就是加刀就好了。实际上这个客户在应用的时候不仅仅是加刀片,他做了一个对比,一个是x86的刀片,他以前是用x86刀片的,同时他测试用Power的刀片,他不是一个刀片就当一个刀片用,他在这个刀片上开了虚机,把一个刀片一分为二,当做两个刀片来用,因为Power的处理性能确实很强劲,所以它完全可以以一个四核刀片的性能去取代16核x86的刀片,并且同时在四核刀片上开虚机,1:2的比例,将一个刀片切成两个刀片用,这样就减少了物理刀片的数量,同时还达到了同样的性能,这样他在硬件成本,包括软件成本,因为核数很少,所以软件成本大幅度下降。在采购成本上,硬件成本大幅下降,软件成本同时也大幅下降,并且在能耗方面数目比原来x86的方案少50%以上,空间节省也达到50%以上,因为一分为二,整个数目都会减少。管理起来,比如说管理5个刀片跟管理20个刀片,管理的复杂度也不一样,也会下降很多。这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一个是向上扩展云的解决方案,一个是水平扩展加上虚拟化技术两者结合去做的云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解决方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施,刚才武先生在报告当中,在云的方案里,从理念的设计,很重要的还有云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做云的管理,云的绿色建设以及实施,给云的推出进行保驾护航,因为这里面涉及很多云相关的技术。
最后给大家一个我们在实践中,IBM在这两年Power云的实施当中的一个实例跟大家进行分享。上面是我们跟一个电信客户的实例,在他上面构建整个Power云,里面有很多应用,有几十个应用构建在整个云上面,它在实施了云以后,他的感觉,一是整个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部署新的应用的时间,从原来几个月缩短到几天甚至是一天之内都可以部署完。二是成本大幅度下降,不需要购置新的设备,因为他上新的项目和你的硬件采购这两者之间就脱钩了,只要有云的设施在,里面开出虚拟的资源来,他就可以上新的项目,而不需要立项购置新的硬件成本。另外,投资回报率也大大提高。还有一个实例,我们和上海电信的合作,是在他们的云上做培训业务,IBM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我们是想推广AIX的课到我们很多用户那里去,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我们的用户遍及全国各地,我们如何给全国想上这个课的同志提供一个上机的环境,让他实际练习到操作系统是怎么样,所以我们借助了上海电信的环境,支持全国18个城市18个培训中心同时开这种AIX的课给我们的用户,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我也觉得在很多行业中很难看到。我们有很多云的实例,但是覆盖全国很多城市的实例,这也是我们亲身体验的,也可以跟大家从侧面证明,像这种虚拟化和云的技术,很好的结合我们的需求,其实可以做这种全国性的覆盖和推广。这是在云方面的一些解决方案,更多详细的内容会在今天下午云的分会场跟大家继续共享。
下面进入下一个话题,海量数据处理,海量数据处理是现在比较时新和时髦的话题,产生于大量数据的产生,所以会产生海量数据处理的分析。我们把Power在这种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分成三类,在海量处理分析又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就是应用Hadoop这种结构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这里面我们依赖于行业很多ISV,在基于Hadoop结构开发了很多应用,建立在这种结构上,这种结构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这是稍微低一点层次的海量数据的处理。还有高层次的,IBM在这方面有一个专门的解决方案,就是BigInsights,对数据处理开发了一套中间件的软件,这个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和复杂程度都会大幅度提高,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继续二次开发的应用,做专门的数据处理。这种应用结构,这是IBM给出的海量处理数据应用结构的解决方案,它会是一种很典型的水平扩展结构,它有节点管理整个管理节点,后面有很多Hadoop Data节点去处理很多数据,它的特点,数据都是在每个机器内部进行水平式的处理。Power解决方案是非常适合这种结构海量处理的,它体现在几个方面,IBM的Power是最早利用线程,并且最早达到4线程的。多线程对海量性处理的应用非常适合。二是具有高的吞吐能力,有非常高的I/O带宽和内存带宽。可以看到前面沃森的机器,为什么用了Power,里面用的是Power750,为什么用了Power,而没有用x86的服务器,IBM也曾经尝试过构建方案的时候用x86服务器,而不是不能做,做也能做,但可能会特别庞大,不是太适合。而他们发现Power高的I/O和内存带宽的能力对整个这种类型数据的处理非常有利,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三是提供对Java应用极端的优化,以及极高的I/O性能和完美的匹配Apache Hadoop这种结构的处理,并且在上面运行这种Linux操作系统,所以构成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后面我们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一个实际测量的结果,IBM拿一个数据做的一个实际测量发现在POWER结构上运行的大数据的性能要高出同样结构性能的64%以上,这还是没有经过调优的性能,所以有非常优异的表现能力。
还有一个是流处理,这也是我们在海量处理当中的一类,但是目前在我们的实际应用当中还比较少见,我们用的还是前面的Hadoop结构。流处理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们区别于我们传统的处理,就像上面的结构,大家可以看到右上角的结构,那个结构一般在传统数据处理方面是查询在前、数据在中间,所以是先有查询静态的数据,这大概是一个最基本的结构,然后得出一个结果。在这种流的处理当中,它会转变为数据在前,先产生数据,对流动的数据进行分析,把数据放到查询里,是数据进到查询,不是查询去找数据。这是跟传统静态数据有很大的区别,它就产生于现在新的需求,比如说语音,很动态的产生大量的数据,并且要对这些数据实时进行处理。这种应用的平台也有平台自己的特点。比如它要求很强的实时处理能力,大的内存,并且要求很高的网络处理能力,这都是这种应用特别的要求。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不会跟大家细讲,今天下午会跟大家细讲我们如何构建这样的解决方案。这是未来的一种趋势的应用。
最后,智能分析软件。实际上这是跟传统相结合,我们刚才提到在传统的平台上,其实我们有很多智能分析软件已经在运行,比如像电信的BI系统,这都是传统的智能解决方案。Power跟它的结合有两点,第一,我们的方案是两类,一类是以开放平台去做,这就是开放平台的架构。它的特点是硬件可以随意去选,无论你是选高端服务器、中端、低端服务器都是可以的。中间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这些软件的应用也是可以去处理和选择的,比如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软件,Oracle、SAP、IBM的DB2都可以,它是有不同的选择性,这和我们以前数据仓库的平台可以做很好的结合,这是开放平台的一个环境。所以它们的优势是行业主导、快速部署,优异的性能和高的安全可靠性。第二种是现在的一种新的趋势,是一种集成化的解决方案。这种有它的优点,比如它是集成的一体化设备,比如它是为特定的用途进行特别的优化,并且它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容易拿过来使用。在这方面IBM也提供一个最佳的实践,包括Power和DB2以及Cognos、Tivoli等一系列软件,去构建一个完整的一体的整体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介绍我们也可以在下午的时间跟大家继续探讨,它会基于IBM BCU最佳理论的实践,把处理器、内存、存储当做一个整体,按照跟软件最佳的配合结合成一个单元,可以进行水平扩展。这种实践对于BI,对于智能分析、智能仓库这种应用是非常适合的一种体系架构。这种体系架构可以快速部署,可以很容易的扩展,并且对性能有非常好的保证,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我是跟大家一起回顾了一下我们刚才提到的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方面,无论是云和大数据处理,我们概括的浏览了一下,IBM在Power方面的解决方案,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和现有的应用结合,并且开发的新的解决方案去适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引领科技的领先。
我今天上午其实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发言,我相信下午会有更精彩的内容跟大家分享。非常感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李红女士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Power产品经理谷建先生和他带领的团队为我们带来Power打造最佳虚拟化应用平台现场演示。
谷建:谢谢大家,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Unix World论坛上跟大家分享Power最新的信息。我在演示之前,我有个问题提给大家,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座各位肯定都是各个单位IT的管理者或者IT的领导者,基本上都会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机房或者数据中心。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您的数据中心里,在您做预算的时候,哪一块花费是最大的。比如说整个数据中心的人员费用,空间、电力的费用,采购服务器设备、维护的费用,采购、存储、维护的费用,这几条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究竟哪一块在您数据中心里占的是最大的一块。今天有一位我们非常重要的客户,上海电信的刘敏女士,我想请问一下刘敏女士,在您非常大的上海电信数据中心,非常有代表性的,请您分享一下,哪块占您预算是最大的?
刘敏:因为我们是做数据中心运营的,可能跟企业的数据中心在预算当中还不一样。其实在我们这边,你刚才四个选项当中,我觉得能耗这块占了很大的成本。如果是x86架构服务器的话,那你的一次性投资购买,要去运维的话,在产品生命周期,比如用四年、五年,运营和能耗肯定也差不多。
谷建:谢谢刘敏女士。每个数据中心有每个数据具体情况。我下面的演讲想以现场演示或者现场运行的方式,我们看一下两种平台,一种是Power平台,一种是x86平台,究竟哪一种平台能够提供更好的应用环境,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在您的数据中心,哪块占的最大,然后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前面大家听到我们IDC的专家介绍整个云计算的报告,这一页取自于IDC的报告,这一页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级虚拟化平台是建设云计算的必由之路。既然建设云计算,现在非常热,或者给大家的业务、IT带来非常大好处的结构,它的基础是虚拟化。我们看一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虚拟化。
企业级应用需要企业级虚拟化来支撑,基本上在座各位的应用肯定都属于企业级,不可能像我们用一个PC或者用一个笔记本电脑装上一个虚拟化软件去运行我们的应用,基本上我们的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要求,有性能扩展、可靠性、安全性、灵活调配、绿色节能这几个方面,这是企业级平台所必须的一些特性。对于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两点,其实Power平台和x86平台的优势不需要过多的来解释或者过多演示。今天现场演示环节主要看这三个,性能扩展能力、灵活调配能力以及绿色节能三方面。今天我们选用了我们的合作伙伴,中科软的总裁也在场,我们就用我们合作伙伴中科软的寿险核心系统来看一下,两个平台究竟哪个平台更适合于我们应用的运行。Power虚拟平台和x86虚拟平台的对比。
先简要介绍一下中科软的应用,在整个中科软最核心的这块叫核心业务系统,这是我们跟我们合作伙伴中科软一起交流的时候,之前这个应用部署架构是基于这样一组架构,基本上是基于物理环境。包括下面的数据库服务器和SUN存储网络,这是比较正常的一种配置。出现问题了,就出现在应用服务器层面上。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应用服务器基本上应付大并发都会采用负载均衡的方式,我可以很容易的动态不断扩展设备。但是扩展设备会有一个问题,我的设备扩展,一是电力消耗、空间占用非常大。二是会出现在分发文件的时候,这么多设备是需要去部署的,是需要把我的文件,我的系统都可以分发过去。对于中科软的这个应用当时就出现了问题,文件分发的时候会出现失败或者部署非常慢的情况。硬件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用率基本上没有超过50%的。因为是硬件,你没有办法把这个CPU放到另外一个机器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再加上x86应用系统现在应用的非常不稳定,经常产生宕机。虽然这么多负载均衡掉一两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不断的宕机,实际上是给系统带来非常大的风险,也影响了应用系统的性能。基于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合作伙伴中科软这边是希望引入虚拟化平台。中科软的期望是做到硬件平台和上面的应用平台逻辑的隔离,相当于应用和硬件进行接耦,比如前面是说利用率非常低,利用率50%。通过这种虚拟化,在一个服务器上可能开了几个虚机,分别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利用率提高上去。比如说第一条是分发或者安装部署非常缓慢,如果做了整个虚拟资源池以后,能够有自动分发、自动部署,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大大解决部署失败和部署缓慢的问题。如果底层的硬件平台能够提升可靠性,也就使它的应用系统更加健壮。正是基于这几种情况,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合作伙伴中科软在这两种平台都会做测试,而不是说上来就会直接选择Power,因为这也是看哪一种平台真正对你的应用有最好的支撑。
所以我们就把选择过程今天搬到了现场,我们叫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现场看一下这两种平台运行中科软应用,究竟哪一种更好,比较就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对比,性能是一方面,成本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所以今天来做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要比较一下Power的虚拟服务器和x86虚拟服务器TCO的对比,TCO就包括了很多方面,包括硬件采购成本TCA,包括空间占用,包括电力消耗成本,这些加起来整个是一个TCO的值。第二,来看一下性能线性度的对比。对于应用的性能支撑来说,一个应用也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在压力不大的时候,需要的性能不高。随着压力增大,就需要虚拟平台提供一个线性增长的性能。这个测试我们看一下在应用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或者硬件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的应用系统是否能够线性的利用这些资源。第三,灵活调配能力的对比,因为在虚拟化平台上,我们最重要获得一个好处,我可以动态的调配资源,而不是像刚才说的物理资源的时候,50%的利用率,我只能浪费在那个地方了。在虚拟平台就可以动态的使用这些闲置的资源,到底谁能够最灵活的,比如我想增加就增加,想减少就减少,我想让这个应用去占更大的资源,就让它占,而另一个应用要减少,就让它减少。这是我们搭建虚拟平台必须要能够达到的功能。所以,今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测试,今天的测试环境,这个图上和这边的机柜是对应的,有两套,一套是x86虚拟机应用服务器,4U高的。第二套是Power,我们用的是730应用服务器,2U高,大家看它个头小,待会儿就可以看到它的强大能力。存储和数据服务器,这是共享的,Power 750数据服务器,DS5200…整个环境基本上是这样。我们看看具体配置,730服务器是16核,3.55GHZ,…操作系统AIX,中间件都是WAS,操作系统选择的是E7,E7是英特尔x86里最高端的,我用它最新的E7的4807 1.87GHz,配置了12核,32GB。因为它在之前那个版本相对来说性能更差一些,我们采用了最新的版本。操作系统用的是…Linux,这是今天现场演示的配置环境。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现场测试,刚才介绍到了硬件环境,一台……我们第一个测试的,因为要进行虚拟机测试,对硬件资源整体大小大家就不用考虑了。我们第一个测试是两个机器同样都拿出2C8G做成一个虚拟机,由这个虚拟机来跑这个应用。我们验证的场景,是刚才这个核心系统里个人保单查询,这是非常通常的一个动作。测试分几个方面,一是进行性能测试,这是最基本的,到底谁跑得快,到底谁能干更多的活。我们采用500个用户并发,跑3分钟时长来看最后的交易量能否完成。二是能耗测试,能耗这块的费用是很多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两套系统看看能耗是怎么样。今天测试能耗是通过现场有两块表,会测试每台机器,一个是Power的,一个是x86,待会儿说测试开始的时候,这个表会清零,开始运行的时候会有3分钟统计,3分钟结束以后我们会看一下表上的数值。接着看一下今天的测试。第三个是空间的对比,这个非常重要,空间的压力对现在的IT环境非常大,不像刚开始几年的时候,机房空间都很大,现在机房空间慢慢都很紧张了。因此我们要算一下,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我们提供基本相当的性能的时候,到底x86占多少空间,Power占多少空间,最后是根据前面这三项算出一个总体拥有成本的对比。我们左右两个屏幕已经切到了今天的测试画面,这个画面是在实际运行的。我们今天要看一个指标,就是在这个地方,现在开始运行这个测试。我们计时3分钟,大家会看到一开始运行以后,这个数值就会增加,客户端就向上加压,加压到500个用户,把这500个用户退出来,最后统计一下在这段时间内两边的系统能够运行多少。
接着看一些其他的信息,算TCO,采购成本肯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既然说今天的测试是看虚拟平台的测试,其中虚拟化软件的成本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对于Power上的虚拟化软件,大家应该知道PowerVM是随着机器,按照CPU授权收费的,基本上机器有多大就配上CPU数就可以了。但是对于x86的虚拟化软件,我们以Oracle为例,这是比较有意思的,我们实际上是引用了第三方软件公司的规定。我们看一下Oracle,这是在Oracle网站上对于分区的定义,对于分区有两种,一种叫硬分区,一种叫软分区。对于硬分区,大家在买数据库的时候,比如我就这两台机器,如果我的730有两个CPU就够了,来运行这个数据库,对于730就购买两个Oracle的授权,我的730现在正在跑的,开一个分区,两个CPU,买两个核的授权是完全合法的。另外一点,如果你这个是软分区的话,像我们的x86现在同样是开了两个CPU,现在的x86虚拟化软件就不能只购买两个CPU的Oracle授权,就必须把12个核全部买上,这才是合法的。也就是说你买两个是不合法的,最根本的定义是说,一个是软分区,一个是硬分区。如果大家在用这个软件的时候,关键是Oracle数据库软件是我们很多用户都在用的,大家就必须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我到底怎么购买,最后我的成本是多少。
第二,成本。在大家的日常成本中,可能有一项成本大家都没有去计算,叫做宕机成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现在的系统运行中突然宕机,相信每一个用户都会有一些关键的系统,这些系统一旦宕机,你所损失的,如果是对外服务的,比如银行、电信,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是我们自己用的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造成的生产停顿、业务停顿,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这个地方我们引用了一个第三方ITG的调查报告,在差距很小的可用性,在金融行业可用性在99.73-99.93%,和99.95-99.99%,差距就是0.几的可用性的情况下,它的宕机成本一个是706,000美元,一个是163,000,是四倍。这个成本是我们很多用户要考虑到的,对于制造和政府也是同样的。在我们今天的TCO里面没有把它加进去,所以这个属于额外补充。我们看一下测试这边,测试现在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右边是Power,左边是x86,x86这边运行完1625个交易,Power运行完8150个交易,这是现场实际环境跑出来的,因为这个环境是非常稳定的环境,我们在之前其实已经做了很多次测试,基本结果离8000非常相近,刚才这边是8150,右边是1600多,基本上跟我们的平均值非常接近。
我们看一下虚拟化平台性能测试的结论,x862C8G是1600个交易量,而Power是8000,基本上算起来是5倍的优势,这个5倍大家可以先记着,这5倍是大家都是2C的情况下产生的5倍。刚才也提到,我们有下一个测试,线性度的测试,如果资源量不断加大以后,究竟性能是多少?接下来看一下刚开始说的能耗的情况。Power是234,x86是176。基本上Power比x86稍微高一点,基本上在一个数量级,这是单台机器。我们下面会结合整个性能对比,因为Power的性能是x86的5倍,我们后面会根据这个再来算。
第三,空间。空间的计算是根据性能来算的,我们一个2核的Power虚拟分区大概与10核x86虚拟服务器性能相当,就是刚才所说的5倍,2核的分区基本上可以折成CPU核数跟10个是相当的。再进一步折算,一台730 16核,2核是8倍,乘上8,就是跟80个核的x86服务器的性能相当。80核按照每一个机器12核折算,实际上是6台多,不到7台。按6台算,因为730是天工计划以后一买是买一对,折算成730两台来算,跟160个core x86相当。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比例,两台大概跟13台x86的性能相当,基本上两台跟13台算起来,两台是4U,13台是52个U,比例就出来了。根据这个看一下整个TCO的对比情况。看采购成本,两台Power730现在的价格基本上在130万左右,因为这是打包架构,Power730是硬件和软件都在一块,包含操作系统,包含PowerVM,甚至包含了WebSphere,一共是130万。对于x86的价格,包括硬件价格、操作系统价格、虚拟化软件价格、虚拟化管理软件的价格,都是分离的,那就必须把它加起来,加起来大概是198万。这个地方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以前在大家印象里,Power的TCO比x86贵,贵是来自于,大家是你一台我也一台的情况下,但是大家刚才看到,从性能的角度上,同样是一台机器,达到的效果完全不同。举个例子,一个婴儿和姚明站在一块,他们来干活,同样都是一个人,干出来的活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会导致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认识,x86TCO购买成本比Power低。在TCO这块基本上节省了34%。空间,刚才一个4U,一个54U,节省了92%,对于很多用户,如果机房空间已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实际上是非常大的福音。对于功率实测,13台大概是2200瓦,节约79%以上。最后,折算电力成本,比如说现在功率有一个热转换,再加上不仅是服务器,服务器产生热量,是需要空调进行冷却,也就是说你的散热越多,你需要空调的费用也就越多,折算成这13台x86大概是3.8万,而Power是0.57万,把这些加起来就可以看到,光TCO,Power其实有优势,但把所有TCO加起来,Power的优势会更大。加上宕机成本,你会发现,Power系统在整个成本这块是非常有优势的。
第二个测试,中科软核心寿险系统性能线性度的测试,对于大的企业应用系统,它需要资源非常高,需要资源非常多的时候,因为加了一层虚拟化,到底虚拟平台能不能把性能真实的转换过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我们有用户对于应用增长特别快,比如今年才是100个用户的业务量,明年就增到1万个用户,这种业务量的情况下,增长非常迅速的情况下,这个平台到底能不能很好的提供线性增长的支撑。接着再做两个测试,一是把配置,这边是16个核,这边是12个核,我们把它往上扩。第一个测试扩到6C24G,第三个测试是都增加到x86服务器的最大值,然后再进行测试,刚才同样的测试环境。我们看一下同样都是3分钟时长,看交易量指标,最后比较出线性度情况。
刚才也介绍过,CPU已经调到6C,现在开始测6C的。在测试过程中,我们继续看一下跟线性扩展有关的一些其它信息。对于性能扩展能力,如果是纯粹的硬件服务器,相信大家非常好理解,硬件服务器只是说,如果是8C的,从2C往上增,增到4C、6C、8C,如果8C再不够,买一个更大的,这是物理服务器的性能扩展方式,但是对于虚拟服务器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虚拟服务器是基于硬件之上,加了一个软件层。也就是说,应用到底能应用多大,到底能扩展多大,不仅取决于我的硬件,而且更取决于我的虚拟平台到底能提供多少。比如说即使我有一个64C的机器,但是这个虚拟化软件只能支持到8C,你觉得这个虚拟机的扩展能力大吗?这就是说在虚拟平台和物理平台最大区别。对于Power来说,硬件平台的性能不用多说,(图)黄色代表最佳竞争对手,在性能排名中排在第二名的,蓝色就代表Power占指标的值。基本上Power都是最佳对手的两到三倍以上,这是硬件性能。对于刚才所提到的限制虚拟机的扩展性能,对于Power来说,我有多大的物理资源,我拿到一个64C的780或者96C的780,可以做成一个分区,我们拿到更大的,256颗CPU的物理机,我也可以把它做成一个虚机,8TB内存,都可以放在一个虚机中进行使用。而对于x86上,如果大家对x86有了解的话,现在做的最好的能到32C,但是32C是最高版本的。其实很多用户采购的时候是比较少买到这么高版本,因为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即使它最高的也只能到32C,也就是说对我们很多用户来说,你说现在x86,E7最高能达到80个核,这是不可能被一个虚机完全使用的。所以,基本上Power在虚拟的扩展性方面是x86的8倍。同样安全性,对于虚拟平台来说尤其重要,为什么说安全性在我们测试的虚拟平台上特意提出来呢?在以前没有虚拟化的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考虑这层,我们只需要把硬件的安全性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做好,这个系统就已经非常安全了。现在其实是在物理层和操作系统中间插了一层,这一层出了任何问题,整个系统就崩了。现在才会有专门第三方机构统计虚拟化软件的安全漏洞,大家可以访问这个网站。他们统计最高的是VMWare,没有任何安全漏洞的是PowerVM。PowerVM做到这点也很好理解,对Power来说,我从CPU到整个服务器设计,到虚拟化软件,完全是一家厂商的,可以做到无缝配合,而且对Power来说,它的Hyperviser是从Z上。40多年以前,就已经出来虚拟化技术了,这么多年不断积累沉淀,这种安全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另外,比如x86,没有任何一家厂商是从下做到上的,就必须CPU是英特尔的,服务器有可能是IBM、惠普、戴尔的。之间的协同配合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无缝,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好理解的。测试结果已经出来了,6C的测试结果,Power这边是22086,x86这边是3740,这个值大家先有一个印象,后面会有一个统计。把屏幕切到PPT,调整资源,切到12C进行测试,现在开始测试,一会儿看12C的测试结果。在测12C的时候,接着再看一下虚拟化软件支持这块,前面提到授权的情况,那个只是你该交多少钱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你这个虚拟化软件到底被不被重要的应用软件商支持,其实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大家去关注有些新闻的话,你会看到在x86这边,VMWare和Oracle一直在希望Oracle能够支持它,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不支持,这个不支持是来源于Oracle网站,大家可以看一下,在Oracle上声明的支持,对于x86上唯一声明支持的是OracleVM,再没有任何其它的x86上的虚拟化软件是Oracle声明支持的。但是Power是支持DLPAR、LPM、WPAR、AME这些所有功能。对于VMWare这件事情,Oracle专门有解释。Oracle声明没有任何产品在VMWare虚拟环境下。什么样的情况下Oracle才负责支持,如果你运行Oracle出现问题,如果你能证明你这个问题不是因为由虚拟环境引起的,他把这个权利和义务交给用户了,你来证明这个问题不是因为虚拟环境引起的,Oracle负责支持。所有这些东西都在Oracle官方的文档。因为Oracle对我们很多用户影响最大的厂商,所以我们把它单独拿出来。
Power Cloud,为什么选Power Cloud,x86 Cloud,x86虚拟平台和Power的虚拟平台,其实它是最基础的,接着往上走就是Cloud,到底选哪个平台,其实是影响对于整个Cloud的建设。对于Power Cloud来说,现在反而是最Open的,这里列了几点,对于Power Cloud来说,可以统一管理Power和x86服务器的。对于x86,x86 Cloud只能管到x86,不能把Unix Power管理在内。Power支持的虚拟化软件不仅包括PowerVM,也包括VMware,甚至将来其它的虚拟化软件也在测试和支持中。而对于x86来说,每家厂商只支持自己的,比如以VMWare为例。看整个下面的架构就可以看到,Power架构,既支持物理机,也支持x86,虚拟化这边是PowerVM。部署引擎,不仅支持Power自己的VMControl,还支持x86上的VMWare的V Center。从这几点可以看到,现在的Power做的更多、更开放,对于我们的用户来说,如果选择Power Cloud构建,未来可能是一个云平台、云中心。如果只选择x86构建的话,你不可避免的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应用还是跑在Unix上的,跑在Power上的,这部分只能排除在外,没有办法放在云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
看一下这边12C的测试结果,这边是Power,42346,x86是5000左右。今天的三个性能测试已经做完了,我们把它总结一下,性能扩展的线性度测试,看一下表,2C的大概是1600左右,6C的是3700左右,12C的是5000左右,这是一条线。还有一条线是理论线,以2C的1600为基准,其实到6C应该是3倍,正常应该到4800,12C应该到9600。大家可以看到,5000和9600之间的损耗接近50%。而转过头看Power,Power 2C大概是8000,6C22000,12C 4万左右。而实际的理论值,8000×3是24000。这时候又回到我前面跟大家说的那个问题。前面我们2C测试的时候倍数是5倍,现在如果真的都拿12C跑,是8倍。就知道了电力、空间,包括整个TCO,又是另外一个数值,前面的数值对Power来说已经很有优势了,如果大家都做到了大的虚机的时候,发现Power的优势更大。
因此,在Power、x86线性度,x86随着硬件的扩展,性能严重偏离。而Power基本上接近理论线性。前面两部分测试完成,下面看第三部分测试,灵活度测试,因为时间关系,就着现在的环境来演示,刚才机器没有停,Power和x86的CPU和内存都正常增加了,没有任何停顿,现在看一下减少,因为很多时候需要灵活性不仅是需要增加,有些时候业务量降下来了,希望也自动降下来。下面把画面切到配置平台,这两个配置平台,对于Power这边,现在是12个C,32GB,现在就动态的调整,减到10C,内存减到30G。我们看一下处理器,12个C,可以减到10个C。大家看这个操作,马上10个C,30个GB就做完了,马上就减下来了。反过来看看x86,刚才最后一个测试是12个C的,我们看看12个C要减的话,没有。没有是什么原因?就是不能往下减了,你可以往上加,但是减不了。实际上是可以减下去的,怎么减呢?必须要重启虚机,重启完以后又恢复到所有选项都有的情况下,那时候你可以选择几C,其实这个非常好理解。对于Power为什么可以增,可以减,还是刚才那句话,因为是Power所有系统,包括CPU、服务器、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是IBM自己做的,任何变化是可以得到上层系统的响应。就虚拟化来说,比如说VMWare,我可以让它减,VMWare是可以做到的,最大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减下来,但是得不到上层操作系统的响应,Windows加Linux没有响应动态减少,这就导致x86的虚机只能一直往上增,如果减下来得重启机器。如果大家的应用跑在虚机上,相当物理机一样,不能很轻松的关掉,这时候要动这个环境就很麻烦了。本身来说,这个虚拟环境是要带给用户最大的灵活性,现在最重要的一方面不具备。
其实今天的三部分测试已经完成了,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做的中科软核心寿险系统的测试做了三个方面,一是虚拟化平台的TCO对比,大家可以看到,在相同核数情况下,Power虚拟平台的性能是x86虚拟平台的5-8倍,如果把x86核数再加大的话,比例会更大。节能70%以上,空间节约92%。二是做了虚拟平台性能线性度测试,Power虚拟平台提供比x86更强的扩展能力和更好的性能线性度。x86虚拟平台由于扩展限度以及性能线性度限制,不适合大企业应用以及增长快速的企业应用。三是虚拟平台灵活调配能力,Power虚拟平台可以灵活增减CPU内存资源,以适应业务的灵活需求。Power较x86虚拟平台具有更强大的灵活调配能力。用Power平台构建整个Power Cloud会获得非常好的效果。我的介绍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谷建先生和技术团队的精彩演示。下面是专家对谈环节。首先有请主持人,IBM大中华区系统与科技部市场部吴蕾女士,掌声有请。
吴蕾:这是今天上午最后一个讨论,我们希望我们这个环节能够快一点。我先有请几位嘉宾上场。第一位有请系统与科技部Power总经理侯淼先生。下面有请中科软总裁左春先生,上海电信的领导刘敏女士,最后一位是慧点科技的副总裁韩国权先生。今天就直奔主题,今天的主题一直在讨论在智慧的年代,我们如何做出智慧的选择。其实上午所有专家都已经讲了为什么Power是一个智慧的选择。今天我们请到客户和合作伙伴,看看他们的经验,他们为什么选择Power。第一个问题,请左总讲一下,刚才正好做的是中科软的个人保单应用查询,这个应用是中科软6月份就做过这个测试,当时有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这个测试是不是你们后台调了什么,然后搬上来给我们演,显得特别好,你会不会觉得这么大的差距很惊讶?这个相同的问题我想问问左总,相同的测试是不是让你感到很惊讶?
左春:我不是很惊讶,因为我们现在给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其中是做软件开发,也做一些系统集成,但是客户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这样怎么样,那样怎么样,因为这个框架是IBM提出来的,勇于提出这个框架,用事实来说话,这个对我的印象比较深。因为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应用软件,我相信这个案例与其它公司的案例应该也差不多,主要是解决了客户很多细小的问题,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吴蕾:其实中科软是在保险行业,寿险、财险、车险,在保险行业市场占有率将近70%,其实是非常强有力的应用厂商,他们原本的应用本来就在Power上对吗?
左春:对,主要还是客户的选择,因为金融行业相对比较保守,要求系统的稳定性很高。刚才大家也都看到了,虽然有很多指标,但是有些指标客户非常强调,特别是在稳定、可靠方面用户强调比较多。用户的普遍趋势是选择了Power,我们是相对被动的要求开发这个软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刚才的比较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差别。
主持人:我们在今年6月同时跟中科软还有一个测试是跟慧点公司,慧点公司是做OA系统的应用开发商,大家知道做OA来讲主要会在PC Server上做,慧点当时也做了一场相同的类似这样的实测,韩总要不要跟我们分享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测,为什么会把x86的应用迁移到Power上来?
韩国权:这一点可能所有的软件厂商都会面对一个未来的抉择,就是云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应对这种趋势,做软件的人都会去考虑,一是迁移,系统是不是会适应。Unix和我们有这儿好的合作,提供了这个机会做了这场测试。从结果上来说确实感到很惊诧,差异会很大。这种测试在市场上会代表一种趋势,我们说云是未来的趋势,软件厂商要去看,业务上也有这些需求,我们面对的这些央企,大的国有企业,建设他的私有云是下一步很重要的行动,我们作为软件厂商必然要做这种准备。另外,我们在技术上因为私有云会有更大的业务量、更大的数据量,我们看到实测,跟刚才看到的中科软的测试也一样,在线性增长上,差异是很容易看到的。面对云计算这种大用户量、大数据量的情况下,OA也会有同样的实际业务需求。我们不希望我们提供的硬件平台有太大的性能损耗,这是我们做测试的原因。
吴蕾:在大家心目中,OA是一个简单的应用,不算是关键业务,在这点上您有什么感想?
韩国权:我想在座的肯定有很多是我们企业的客户,在企业内我们会看到我们有很多业务都是关键的,关键和非关键,很多时候大家习惯是说,像ERP很重要,因为会影响我的生产经营。当ERP停一段时间以后,因为生产本身是连续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销售停一停,跟客户的沟通不会有什么变化。OA不是,OA一旦停掉的话,一个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就失去了他所有的感官,不能处理他所有的决策和执行的业务。现在在大型企业里越来越把OA,像集团管控、风险管控这样的系统当做他的核心应用系统,因为集团公司要做管控,透过的就是像OA这样的政令传递系统,像风险这样监控系统来做整个企业运作的监控和运营的,而不是在集团公司,反而不是靠ERP的系统来做集团运营。
吴蕾:您有没有感受,如果我是一个200人的企业,要怎么样,大一点要怎么样?
韩国权:说实话,我不太容易很好的去回答,因为慧点的客户都是大型的企业集团,我还没有遇到几百人的客户。但是我想有一点很重要,无论是多大的企业,当他依托与OA传递他的行政命令的时候,这个系统都会变得很重要。对于现在一个大的趋势,企业在讲大集中,央企的大集中、国有大型企业的大集中,还有快速部署和快速响应,这点上,大应用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延伸能力的需求可能会更强一些。
吴蕾:其实刚才讲的都是行业的应用,这种行业的应用可能有银行的应用、有保险的应用,OA属于可以横跨所有行业的应用。除了这两种应用之外,今天我们提到另外一种很重要的应用就是云计算。请刘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上海电信为什么选择做Power云,现在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您有什么体会?
刘敏:为什么会选Power云呢,去年我也是在Unix大会上讲了我们为什么做这块。因为我这个部门是做IDC,做数据中心运营的。传统的IDC只是提供一个机架。今天上午的主题里都讲到了,空间越来越紧张,我们也在考虑,我现在的机架只是卖得很基础的资源,我怎么样提升价值,怎么样不断扩大我的业务范围。还有一个也是我们电信转型的要求,我们当时也是在寻找一个突破点,另外一块,也是看到我们客户的需求。因为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它本身提出了“四个中心”的建设,我们有很多高端客户,比如说金融业,还有一些总部的企业,他们也有这种IT方面的需求,原来他们都是自建,或者把他们的数据中心托管在我们的数据中心。我们结合到这样的需求以后,我们当时也是比较早的接触了云计算这块。当初为什么会选择Power云,还是因为用户的需求。原来有些系统本来是跑在Power小机上的,现在往x86上迁移的话,是不能够满足它的应用要求,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刚才有个数据说Power这块的漏洞是0,确实也是存在这样一个实际的情况。我们也是比较早做Power云,我们从2010年搭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但是是一个很专业、很高端的金融云服务专区,去年我们又搭建了企业云服务专区,是专门基于Power架构,为高端企业带来了核心应用,提供托管服务。另外,我们还是和IBM有一个架构师的小组,刚才李红总监讲到,我们把Power的架构提供出来,给天工计划的培训学院,AIX的一个培训学校做培训的上机使用。我们今天也会推出专门为在AIX上面做开发,给开发者或者ISV一个开发测试云的环境,中午的时候大家可以到我们的展位上,如果大家需要体验、需要测试的话,我们会提供一段时间的免费测试,如果大家想要的话,可以到那边登记一下。
吴蕾:谢谢刘老师。我们请侯总帮我们谈一下你的观点,怎么看最新的云计算的潮流,Power为什么可以做云平台。
侯淼:现在IBM在推智能计算,现在整个行业对计算机的看法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前谈Computer,是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为主,而现在无论是看到的云计算、大数据,还是各种负载的优化,都是围绕计算,是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行业有行业特征,工作负载有工作负载特征。今天IBM Power进一步演进,针对不同的工作负载,怎么把工作中的能力发挥出来。所以你们未来才会看到,有越来越多Power上的软件,包括Power虚拟化,包括虚拟化工作负载的快速部署,包括安全性,也包括高可用。这些软件的工作在于是把整个Power的潜在优势带动出来。我觉得这是未来Power发展的一个很关键的组成部分,无论是韩总、左总,包括刘老师所谈的,针对他们的软件,已经从以前一个硬件的角度变成一个体验的角度,从一个计算机变成了计算,这是对未来整个Power的发展非常关键。我们会有很多新的技术,而技术和客户产生相关性,把技术本身能为客户创造出效益,这是我们以后发展很关键的一个方向。
吴蕾:今天上午讲了很多关于Power的好处,看起来几位客户和合作伙伴,还有侯总,大家都在讲Power其实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无法替代的,比如说安全性,比如说线性增长,比如说可伸缩性性能的的支持,加压到很强的情况下,我们的性能是不下降的,所有的特征导致了为什么大家现在会选择Power。我想请几位自由发挥一下,再给我们多讲一下你们为什么会选择Power。
左春:从我们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现在我们的开发工具往往有些侧重于服务器端,有些侧重于前端。现在从潮流上看,好像还是侧重于服务器端的开发工具,所以服务器端的开发工具主流支撑还是Power,这样在我们的客户群体里就形成了对主流的服务器的认可,这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因为在金融行业可能也是有一个圈子或者有一个共识,他们认为什么是主流的,什么是边缘化的,他们还是把Power变成主流的,主流的有一个特点,就像我们去餐馆,有些餐馆很热闹,有些餐馆不是很热闹。越热闹的餐馆,菜品的质量,因为流通比较大,规模也比较大,价格相对也会便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月热闹的餐馆大家都愿意去,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主流的局面。
吴蕾:您大致的意思是,Power其实是在关键业务行业中是一个主流的选择,是那个最热闹的餐馆,大家都觉得这个餐馆是不错的?
左春:对,有这方面的原因,这是我自己总结,因为很多不是我们来选择,是很多大众,而且这些大众都是客户,而且是一些高端的客户,他们可能也有一个选择的综合原因,所以Power现在的状态是在这里占有主流的趋势。
刘敏:我们现在做云,我们是提供基础架构的,我们也是来自客户的需求,我们的客户需求不是我们的最终用户,就像左总、韩总他们这些公司,因为他们做应用开发,他们会对架构有一个需求,他们是更加哪一种架构更适合他们的应用去跑,我们也是根据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会考虑用Power架构,这是一个来自客户的需求。另外,我们在这两年不断跟IBM STG合作当中,也看到Power云架构的稳定性,对上开放的接口,因为我们作为一个运营商来说,对整个平台可能跟私有云平台的要求不一样,对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性等等,整体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对整个对上开放的接口跟我们自己的业务平台的整合,这块我们也是比较看中的。
吴蕾:所以刘老师的意思是说,这也是大家的选择,所以您会构建一个Power云。
刘敏:对。
韩国权:刚刚左总和刘老师都讲到,这是最终用户的选择。分享一个故事,昨天在开我们一个项目会的时候,我的咨询顾问给我一份报告,这是用户给他的原始需求,有性能的部分,用户数,注册用户要达4万人,70%的人会同时在线,给了两个IT架构的选择,一个是13台x86的服务器。还有一个是Power的方案,数据会急剧降下来,大概是5台左右。从这点上来看,我所面对的用户需要性能、需要用户量,需要管理的成本,需要存储成本等等都需要加强,所以Power是一个很好的用户端的选择。另外,作为软件开发商来说,我并不想说我有那么多的系统工程师,我希望这个平台尽量简单,因为我会把我的精力和资本更多的投入到软件开发商,Power是一个省心的选择。另外,我还兼任移动应用事业部,是我们新成立的业务单元,这个业务单元更多的会考虑在云端提供移动化运营服务,我也需要很好的支撑平台。对于Power来说,对我的意义就不是技术架构了,它在引领业务的转型,会追求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个模式需要更简单、更好用的平台支撑我。这也是Power对于所有软件厂商来说,包括服务厂商来说,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业务模式创新和转变的一种机会。
侯淼:我觉得三位客人讲的都非常好。实际上Power在目前我们一方面要给我们的开发者以更加方便和简洁的方式,使很多系统快速生成,而且满足系统未来快速部署的需要。同时,Power产品线也会针对自己的优势,包括性能、可靠能力、扩展能力,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特征,满足未来客人的需要。同时,我们也会在能力方面提供更多的硬件和软件,包括IBM在中国的技术团队的力量,来帮助客户把Power产品用好。
韩国权:刚刚左总和刘老师都讲到,这是最终用户的选择。分享一个故事,昨天在开我们一个项目会的时候,我的咨询顾问给我一份报告,这是用户给他的原始需求,有性能的部分,用户数,注册用户要达4万人,70%的人会同时在线,给了两个IT架构的选择,一个是13台x86的服务器。还有一个是Power的方案,数据会急剧降下来,大概是5台左右。从这点上来看,我所面对的用户需要性能、需要用户量,需要管理的成本,需要存储成本等等都需要加强,所以Power是一个很好的用户端的选择。另外,作为软件开发商来说,我并不想说我有那么多的系统工程师,我希望这个平台尽量简单,因为我会把我的精力和资本更多的投入到软件开发商,Power是一个省心的选择。另外,我还兼任移动应用事业部,是我们新成立的业务单元,这个业务单元更多的会考虑在云端提供移动化运营服务,我也需要很好的支撑平台。对于Power来说,对我的意义就不是技术架构了,它在引领业务的转型,会追求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个模式需要更简单、更好用的平台支撑我。这也是Power对于所有软件厂商来说,包括服务厂商来说,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业务模式创新和转变的一种机会。
侯淼:我觉得三位客人讲的都非常好。实际上Power在目前我们一方面要给我们的开发者以更加方便和简洁的方式,使很多系统快速生成,而且满足系统未来快速部署的需要。同时,Power产品线也会针对自己的优势,包括性能、可靠能力、扩展能力,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特征,满足未来客人的需要。同时,我们也会在能力方面提供更多的硬件和软件,包括IBM在中国的技术团队的力量,来帮助客户把Power产品用好。
吴蕾:谢谢侯总。我今天除了感谢台上这几位嘉宾,其实台下也有很多嘉宾,今天还到场了汉铭信通的杨总,在去年的798也有一次相似的实测,他们把他们的手机报应用,x86的应用迁移到Power上,也做了相同的性能测试,也是非常好的,并且客户也是非常认可的。其实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都在慢慢迁移。我们今天还想说一个应用,就是天子星的餐饮管理,其实很多小的餐馆是买不起服务器的,天子星餐饮管理就提供了这样一个云服务,让这些小餐馆拿着一个移动设备就可以实现点菜,所有后台的收银等等,就可以进行很好的管理。这样就会发现Power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都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安全的选择。今天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这场会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各位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