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谨代表浪潮集团对各位百忙之中,来参加“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smart cloud发布会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是浪潮集团总经理王红利,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与在座各位分享云时代的。云的力量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也在改变着我们,今天我们非常容幸与在座各位济南发布会现场的嘉宾,场外微薄上的朋友们一起见证浪潮集团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亮相。
主持人:介绍今天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嵇智源(音)司长,科技部高新司赵玉海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韩俊副司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德毅院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鲁山(音)副院长,发改委徐斌处长,科技部高新司李立(音)处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文芳副总裁,赛迪顾问孙会峰总经理。
主持人:介绍用户嘉宾,他们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戴瑞敏(音)副主任,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阎秉中(音)总工程师,国家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周林副司长,国家气象局卫星中心魏彩英(音)副司长,网易数据专家王洪涛先生,参加本次发布活动的还有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先生,浪潮集团设计总监刘世豪先生,今天的现场有来自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客户,专家以及媒体的朋友们,不一一介绍了,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科技部高新赵玉海司长致辞。
赵玉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出席浪潮集团集装箱数据中心发布会,首先我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向浪潮集团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刚刚闭幕的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是世界各国争抢的战略制高点。去年我国863支持的天河一号获得世界第一,既反映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也说明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赵玉海:在科技部牵头指定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将在网络为基础,计算为核心,运用为导向,安全为保障的方针指导下,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促进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云计算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设施的重要形态和信息基础发展的重要模式。它带来的资源共享和应用模式创新将对未来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将为云计算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我国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同时全球云计算尚处于发展初期,我国必须加快部署和研究,形成适应国情的发展模式。
赵玉海:目前科技部已经组织各方面专家编制了“中国云”科技专家规划,并将在“十二五”、863计划中优先启动云计算关键技术与重大项目。以产业应用为目标,研究规划国家云计算发展的总体部署,形成标准、开展试点示范,我们希望充分利用我国网民规模大,应用需求潜力大的优势,在云计算,核心软件以及硬件方面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逐步希望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应用和服务,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为加快产业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利的支撑。
赵玉海: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国内有一批像浪潮这样的企业很早摄入云计算领域,取得成果,这说明我国企业创新意识越来越强,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能够以自主创新来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浪潮集团是我国首批的创新型企业,参与了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中的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其海量等产品参加了成就展,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赏,在此我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向浪潮集团表示感谢。
赵玉海:今天浪潮集团推出了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相信浪潮集团的创新精神一定能为加速推动我国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科技部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像浪潮集团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让他们在新一代新技术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预祝本次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赵司长的鼓励。下面有请韩俊做发言。
韩俊:尊敬的李院士,各位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浪潮集团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发布会,我看赵司长刚才讲话讲得非常好,刚才主持人说洞察了未来得发展趋势,我觉得他都讲完了,所以我想我来这里就是作为一个祝贺。因为我们浪潮集团有不断的成果,所以我来这里就是祝贺!
韩俊:刚才说了“十二五”期间我们有新的战略部署,科技部已经得到部署,发改委也有部署,工业部就得好好干。刚才讲“云计算”最近比较热,但是刚才李院士也说云计算有许多问题需要业界共同的努力,云计算带来的应用和创新将极大的改变产业模式和格局,所以既为我们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韩俊:记得李院士在电子学会创新大会上做了一个云计算的阐述,到现在为止,我认为他是最有说服力的,最朴实的诠释,就是把计算资源虚拟化,这个虚拟化有很多标准化的规模,所以我想浪潮包括在座的企业共同研究云计算标准化的问题。
韩俊:赵司长讲的我都同意,所以我借着我的本质工作,借这个平台请各位高度关注我们自主的云计算相关标准,来务实推动云计算的崛起,我也希望浪潮这样一个新的问世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年还能看到提高有新的更大的成果,为我们信息产业做出新的贡献,也在“十二五”期间,因为中央明确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把新一代电子信息系统作为(我认为是“6+1”)七个里面是比较重要的,预祝本次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韩俊副司长精彩而幽默的发言。我们和韩副司长艰辛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问世将成为中国云计算新的动力。接下来有请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先生和我们共同分享浪潮数据中心以及相关产业的一些思考,有请王总。
王恩东:尊敬的李院士,赵司长、韩司长,各位专家、各位用户,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去年的8月也是在香格里拉这个地方,浪潮正式发布了云海发布战略,明确了行业云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我们在云基础架构层的产品布局和技术发展路线。
王恩东:今天作为云海战略的重要进展,我们将发布创新形态的运输局中心,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smartcloud。云计算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最值得关注的信息技术革命,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前景引起了众多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我们国家在2010年10月28日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并确定北京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试点。各个地方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目前我国已经有十数个城市将云计算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需要地方正确不惜巨资建立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到目前为止将达到7500亿人民币左右,一方面我们产业链和商业形态远没有充实,所以我们强调务实推动云计算成为是当前的关键。
王恩东:多年以来,浪潮一直站在中国信息产业的最前沿,也一直服务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一线,立足应用,立足中国,将创新技术转化为IT生产力是浪潮的一贯宗旨。2010年我们发布云计算,云海战略之初就务实的出发,抓关键问题,抓重点领域,切实推动云计算的应用。我们提出行业云是云计算应用需求最迫切,最基础的领域,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从这半年的时间来看,我们在全国各地实施了一批,广电云等项目,帮助行业客户将海量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也更加认识到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将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是目前中国云计算最需要的,也是浪潮应该去努力实现的。
王恩东: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础平台,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挑战,云计算的技术特性决定了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必然会出现超大规模的发展趋势,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根据IDC等调查机构的数据,重大型云计算数据原高于小型云计算;同时一机应用的模式,使得数据中心架构简化,弹性差,难以应付突发的应用需求,运营商需要学习、运用和维护多套管理系统,原本用于减轻劳动压力的管理手段成为了新的压力,数据中心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低效的过程中,如何满足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的需求,弹性扩展的需求,探索新型数据中心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提出了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理念,简单的说CDC就是传统数据中心的标准化、产品化,工厂预装,批量制造,灵活移动,快速部署,打破了传统机房的限制,化整为零,基于这个概念,浪潮推出了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smart cloud,这在推动当前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从原来的模式从传统化向标准化、产品化转变。
王恩东:在按照集装箱尺寸架构设计及存储单元,动力单元,冷却单元,“即插即用”,随需配置。smart cloud在建设周期上实现了从年到周的缩短,即建成本实现了50%以上的节省,整体能耗降低50%,部署密度提高了80%几,资源利用率提升3倍以上。smart cloud是浪潮云海战略的重大产品,在云海战略当中浪潮确立了一纵一横的产品策略,所谓一纵就是大服务器,海量产品,一横是叠加扩展,这次发布的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就是横向拓展的基本部署架构,在纵向的产品布局当中除了我们去年已经发布的八路服务器,今年强将发布32路高端融合计算机、PB级,以实现对计算、存储等网络硬件资源的虚拟化,统筹管理,从而形成浪潮完整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完整体系。云计算的发展是计算与应用捆绑的更加紧密,既有硬件,又有软件,又懂IT运维的企业更有优势。我们正在向云计算全面供应商全面转型。我们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界朋友们一直的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总与我们一起分享了浪潮的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一些战略以及未来smart cloud上的一些变化,smart cloud以及“即插即用”等的词汇。接下来迎来本次发布会令人期待的环节,将邀请在座的各位与我们一同见证浪潮smart cloud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问世,请看大屏幕。
主持人:在刚才这段视频当中我们看到在过去乌云密布的时代,大家一起迎接蓝天白云新的云计算的时代。刚才的视频非常震撼,我想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也感受到云计算时的共鸣。刚才我们看到浪潮smartcloud集装箱向我们驶来的时候,我们大家将探寻这个神秘的产品,下面有请发布嘉宾上台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德毅院士,有请国家与改革委员会嵇智源(音)司长,科技部高新司赵玉海司长,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司韩俊司长,网易公司数据中心专家王洪涛先生,浪潮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先生,有请各位发布嘉宾到我们台上来。
主持人:我们的发布嘉宾已经就位了,下面将有台上的各位嘉宾隆重节目浪潮集团集装箱数据中心,有请各位领导! 这一隆重的时刻将成为中国云计算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请各位领导合影留念。 谢谢各位领导,请各位领导就坐!
主持人:非常有幸本次浪潮云海smartcloud这样一个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发布,我们是在北京和济南两地同时举行,让我们现场能够分享一下此时此刻来自济南,来自千里之外这份骄傲和喜悦!好,我们看一看济南发布现场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有请工作人员切换一下。
(切换为济南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我们看到在济南的发布会现场,这两个箱体已经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已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我们也鼓掌欢迎一下smartcloud的发布!非常令人激动。我们在看到云计算互联网时代,超越空间两地同时的发布,能让我们在北京发布会的现场也能够去看一下smartcloud产品真实的情况。
主持人: 本次会议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场的朋友,包括场外的网友,通过发布的微薄,对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现在看到有很多网民、网友进行交流!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时时的交流。下面有请浪潮集团的刘世豪对smartcloud做出解读,有请刘总。
刘世豪: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浪潮集团刘世豪,很高兴为大家介绍我们的smartcloud,smartcloud从数据中心开始。我们会谈到数据中心在传统数据中心IDC这边的一些窘境,我们会谈到来自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我们会谈到云计算CDC的需求,云计算smartcloud的产品介绍,还有行业云这方面的分析。
刘世豪:首先跟各位分享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单位A,他是一个单位,他从规划、选址,基建,功能设备陆陆续续部署,耗时三年,这是一个长期的等待。而且在此之后我们的一些设备陆陆续续上架、上线,中间还需要一段过程,所以这样一些过程非常非常长,这样一个昂贵的等待,一次性的投入,这个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后续规模的扩建也有明显的上限,投资回报率相对来说一个周期非常非常长,我们就很容易的失去了一些市场的机会。
刘世豪:B单位是视频分享的公司,他的一些特性会造成他的网带,宽带的费用,会占据他营运成本30%到40%之间,由于这个缘故成本价格不得不让他现有的设备在现有的城市要转移到下一个城市去,一个比较低价的城市去,以减少他的成本,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家公司不专业,所以常常造成一些设备的损害,为了运输的安全可靠,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增加一些包装的成本,在我们实施上架和下架过程中人力的消耗也是非常可观的。
刘世豪:C单位他是一个高性能数据中心,他面临的一些问题是能耗,在大量服务器的设备,不光带来能耗上的问题,还有散热的问题,统统转嫁之后造成一个非常昂贵的电费,每年的电费将近一千万。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由于操作中心实施的过程会非常长,所以新产品更新换代这会造成了我们在原先的运行以及现在设备中间的一些服务偏差。
刘世豪:所以随着现在应用不断的变化,传统的IDC已经不符现在层次不穷的需求,我们需要重新的设计,空调安防,这会造成规模难度大,实施周期长,前期的投入会比较大,传统的IDC它必须要按照最大化的一个设计做规划,这就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我们管理的难度会非常大,一旦投入之后,我们再去做一些变更或者调整都非常难,所以就造成了重新部署难,我们升级改造也会相对来说非常难;这样看来看到的是云计算需要一个更高密度、更低能耗的一个需求,由于客户端,我们现在把所有的数据中心的计算从客户端要拉到云端去,所以现在的一些硬件设备会远远大于现在的一些应用,那硬件设备必须体系要更小,能耗更少,可是现实状况,由于计算节点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站地面积和能耗会越来越大,可是在规划和建储方面往往不会考虑到IT产业这么快速的一个变化。
刘世豪: 云计算这边一些业务压力来自于新的业务上线会造成快速扩容IDC的需求,原有的一些设备,按需调拨、转移、业务切换、重购会屡见不鲜,现实生活来说,我们在规划和建设需要耗掉大量的时间,所以在设备进厂会造成大量设备的损害。
刘世豪:云计算随着我们业务量持续的增加,我们就需要去提供一个智能化集中式远程操控的管理系统,以便于运营商就把注意力专注在他的业务范围里面。可是现实上由于这个数据中心各个子模块各自为政,所以在协同管理上面几乎不可能,那运营商需要学习和维护多套管理系统,我们原本想要去减轻劳动管理的手段,反而造成了现在一些新的工作压力。
刘世豪:云计算数据中心相对于我们现在需要大量的软体和硬件的一个开发投入,所以是否具有更低的DCO就成为每一个运营商成败得关键。对于新兴业务,资本市场,企业高层,对于其IOI的表现会越来越关注,业绩压力会越来越大,可是现实上来说的话,我们现在高昂的规划和建设的成本在传统的数据中心是无法避免的一个承重负担。
刘世豪:由于我们现在大量的资源的一些消耗,过低的资源利用率,在传统中心上面造成他们营运成本居高不下。过高的一些投入,长期的一些周期的负担,严重阻碍了IOI的提升。所以在此我们就跟大家郑重的介绍In-cloud是浪潮集团云海战略具体实现战略,是浪潮运营时代提出的一种未来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理念包含了标准化、模块化、便利性还有随需扩展。
刘世豪:由于我们现在在北京,现在到济南现场看一下3D的同事了解一下这个机器,我们有冷却单元,有动力单元,计算与存储单元,还有一体化智能管控单元,smartcloud是浪潮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正式发布名称,smartcloud是CDC,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设计理念的第一个产品实践,smartcloud是针对传统数据中心各种利弊我们提出来的革命性、一体化、全新的一个产品新形概念。它将可以运用在广大的草原上,也可以在雪山中,在海边,甚至在地震现场,还有我们的国防需求。
刘世豪:我们有两种方式的smartcloud,这个面向中小云平台一体化的一个smartcloud,这个是面向大规模的云平台设计,一对式分体式的smartcloud,这是一个20ftsmartcloud的规格表,可以看出支持1280个CPU,可以支持7600个计算核心,15360个计算线度,每一个smartcloud可以容纳640台服务节点,我们存储能力来说有6个PB。动力单元有N+1,自然单元最大量是160K网,它可以实现资源统一,自动化,策略化的管理,我们支持全方位的环境,我们计算能力达到了百万亿次,如果说以天河一号性能来说的话,我们只要47台集装箱就可以达到它的性能。
刘世豪:系统配置是6个PB,这是存储的一些能力,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可以存放300万部高清电影,可以提供50万人口的医疗咨询资料,我们只要两个smartcloud就可以支持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有的藏书;我们从2002年开始就从事数据中心这边的一些应用的研究,研究的方向包括高密度的一些部署,集中智能的管理系统,还有冷却保温的一些技术,到目前为止实现了60多项技术、专利和发明。
刘世豪:smartcloud有什么样的一些优异特性呢?分为四项,一体化交付,随货交付,随需配置,让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从以“年”年为单位进而简化为以“周”为单独。高密度,高空间利用率,高效节能,我们在15平方米这样一个小区域里面可以部署640台服务器或者6个PB的存储能量,与相同计算能力可以节省50%的电力;成本优化,滚动式收益,降低一次性投资的成本,边投入边收益,这样可以使得投入和收益呈健康的发展趋势。
刘世豪:我们基于资源一些管理系统,我们将设备整合成一个资源进行统一自动化、策略化、无人值守的管理。一体交付这一块随插随用,smartcloud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所以它可以免除了一些我们在单元配置上,还有装修上这样一个程序的周期。我们使用业界标准的集装箱尺寸,确保空运、海运。针对运输我们也有加强结构上的加固,还有防震,所以确保运输上是安全可靠的,基于浪潮强大的服务器产业化生产营运能力smartcloud可以实现七个工作日整体交付一个时间承诺,我们有一站式的现场服务,还有代维服务。
刘世豪:高密部署,我们资源1800个CPU,15360个计算线存。高空间利用率,采用了合理的功能分区,这样使得空间的利用率达到50%,这个是传统IDC的2.5倍,我们充分使用了水平和垂直的空间,我们还有新性化和系统维护的通道。smart Rack高能量利用率,体现了集中散热,集中散热省掉了每一个节点的风扇,索伊美一个节点风扇降低能耗40%左右。技术粮店,我们提出了均衡冷却系统Baiance Cooling,这样一些技术我们就可以去减少局部散热的死角,根据相关保温的一些技术,我们可以确保保温的一些特性;水管跟IT设备物理隔离。
刘世豪: 优化投资方面,这个特点来说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我们PUE,传统IDC是2,我们现在是1.22;另外就是我们的密度高,以现在密度可以节省82%这样一个部署密度,我们同样的机器数量来说,空间利用率只有占到原来IDC 50%左右的面积还有能耗。
刘世豪: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我们用5万台一个规模来核算,smartcloud我们只需要1亿8667万,而传统的IDC可能需要2亿3千万,相对来说我们成本省掉了19%。如果说用按需投入来说的话我们分成五期来看,smartcloud我们需要3400万,传统IDC需要6200万,相对来说我们可以节省45%。
刘世豪:投资优化上面也是一样,因为我们PUE是相对低的,我们把大量的水、电一些运营成本直接转到我们的IT设备上,据我们了解传统的IDC运营成本70%来自于水和电,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水和电再拉出来来讲,所以我们把这一块完全专家到IT设备以后,我们就可以把水、电成本节省将近40%。我们的管理系统可以把原本传统以单个节点的管控方式,我们现在把它扩展来做一个管控,所以相对来说我们管理费用的投入是非常低的。
刘世豪:建设周期来看,因为smartcloud不需要建房,所以我们可以从规划周期,从原先25周缩短到4周,节省到84%,建设周期从原先的50周缩减到6周,这个节省88%。
刘世豪:滚动式收益,我们都知道在一个传统IDC产业来说,要建到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我们必须要先期的一次性投入,前期一次性投入相对来说是非常高的,可是同时我们没有任何的收益,一直要到我们上线的时间,可能这个时候机器陆陆续续来了,开始运营了,我们才有收入陆陆续续进来。可是我们smartcloud可以在上线的时间点(因为我们部署时间短)利马产生我们的上线的收益,使得我们收益曲线跟投入曲线呈一个健康的趋势。
刘世豪:我们有良好的一些管理系统,软硬件一体化对资源进行池化,实现资源的统一,自动化、策略化的管理,我们支持浪潮云海OS管理系统,能快速的部署应用软件和应用程序。
刘世豪:数据中心,我们把数据中心试为整体的一个服务,所以单一设备的一些损害不会直接造成服务品质的下降。我们的管控系统具备了资源中心、能耗中心、安全中心的管理模块。这边可以看到我们一些应用范围,政府、学校甚至小区里面。
刘世豪: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运用的一个实例,这是广电云的运用实例,上段的智能终端,机顶盒在运用媒体这边的一些资源,结合我们的集装箱,我们提供了任务资源调动中心,节能管控的中心,安全管理中心,虚拟化中心,分布式文件处理系统,还有基础的软硬件管理系统,从头到尾一体化做一个整合。所以实现我们了用电视上网,电视缴费,电视游戏,电视买彩票,语音聊天,可视电视等等,我们从看电视已经转变成用电视。同一个节目我们可以投入电视、手机、机顶盒等多种模式,实现了三维互动,断点续播,我们及时获取,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所以我们就把集装箱直接放到小区,来为小区做服务。
刘世豪:基于浪潮smartcloud数据中心云海OS管理平台以及媒体的优势,我们构建了广电云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支持数十种的终端同时开展上百种的一些业务,支持数千路电视同时播放,存储数万小时的标签节目,提供数百万用户同时发放反问,提供数千小时的营业服务,还有数万亿的应用,以上就是广电云的应用。
刘世豪:现场的各位,我想大概都没有到济南,所以我想现在让我们用镜头引领着大家,带领着大家来到现场,来亲自感受在济南的现场!谢谢!
(视频济南现场…)
刘世豪:在浪潮云海In-cloud战略下,我们将持续完善产品的布局,实现云计算整体方案供应商的战略定位,我们有32路高端融合机,高密度服务器,集装箱数据中心,还有我们的管控系统,浪潮云海OS操作系统。浪潮嫣兰已经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产品供应商,服务中国云计算与客户共同建设绿色节能等数据中心,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刘总非常详实给我们介绍了smartcloud的特性,而且给我们算了很精细的投资的帐目,很感谢李总以及媒体朋友们带我们在smartcloud现场,带我们领略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一个情况。其实我们看到刚才刘总也给大家讲到传统的IDC布局下给大家带来的烦扰,在In-cloud以及smartcloud客户的烦扰都被一一的解决。
主持人今天我们会有一个新郎微薄的互动,我也摘取了几条,一个是计算机世界总编辑说集装箱是数据中心的新方向,IBM微薄群说集装箱数据中心关注。一位网友说集装箱是发展方向,另外一位网友说集装箱是把过去一个工程变成了一个产品,这是网友们给我们的一些分享。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隆重有请我国云计算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德毅,分享他的权威观点,有请李院士。
李德毅:浪潮的朋友们,IT的同行们,很高兴今天能参加这样一个浪潮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发布会。这是我在中国的云计算当中参加的第三个集装箱的发布会,上海有一个,北京有一个,山东有一个,很高兴我们云计算一浪又一浪推着往前走。搞一个集装箱是什么样子?全世界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上海做了实践,北京做了实践,山东又做了实践,我们看着一个一个产品都随着云计算的聚焦在深化,在发展。
李德毅:刚才浪潮的同事们在介绍性能、指标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跟另外两个集装箱运行不同,今天一来我就问王总,你那个up、能up多少,就是这个规模最大到什么程度?最小到什么程度?体现他的配置能力,体现他的陪送能力。你的接入最大到多少?最小到多少?拿集装箱的数据中心来可以干什么事?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同行们十分关注的,在这些关注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理解云计算到来的生态环境。
李德毅:我曾经在第一届云计算大会上画一个图,讲和水的生态循环一样,信息的生态循环不但需要表面的大江大湖大海,还需要天空的“云”来调节,因此我们北京把它叫做“祥云”,上海把它叫做“云海”,据说有的地方还要“红云”,五彩缤纷。至于天上的东西怎么和地上的东西发生交换?形成一个好的生态循环,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数据中心的建立,告诉我们网上资源是如何被社会化、集中化和集约化的?只有这样我们每一个老百姓应用的电视才能更加清晰化。我非常高兴浪潮同行们起了非常好的名字叫smartcloud,我们又有一个聪明的云彩或智慧的云彩,我觉得名字起得好,通过智慧的云、聪明的云得到调节,让老百姓得到很好的服务。
李德毅:刚才跟王总交流过程中得知,浪潮的员工为了这样一个产品精心钻研,自主创新,获得了六十多项专利,尤其发明专利占到大头,无论在动力配电方面,还是在可配置的调节方面,还有在机构框架设计等方面都有了制度创新的东西,我觉得这一点咱们实在不要迷信国外的。华为发布会我说过,我们IT行业总体上云计算用16个字概括,那就是理念清醒,精心操作,八仙过海,云里雾里,有人觉得这16个字不过瘾,希望把云里雾里改为腾云驾雾,云计算的创新一个重要就是在网上,在云上,就是在各种各样云计算服务中心上,包括数据中心。另外就是在端设备上,希望看到自主创新的端设备系统,刚才看到浪潮的同志讲云海操作系统,这个词是对的,我的意思是这个不同于传统的CPU操作系统,所以我们将来少不了定位导航的芯片,图片处理的芯片,少不了一个声音输入输出的芯片,还少不了一个上网的芯片,因为操作系统已经有了这个含义了。
李德毅:网上数据中心,服务中心如果讲操作系统,也不要跟传统的高性能操作系统混淆了,它可能是一个虚拟集群的,就是能够做到弹性计算的,我这些事情都是我们通常十分关注的,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我们全国第三届云计算大会的召开,下个月我争取在这个会上做一个发言,题目还没有想好,我看到他想的题目叫做正在改变,就是为了云计算让我们努力改变。中文题目大概是云计算的事件分析,想讲三个问题,我就把题目说一下,第一个讲非常漂亮的例子,说出云计算不同,第二个讲一讲传统的电信行业为什么对云计算很纠结,因为我们遇到很多IT电信运营商们很纠结,第三个讲一讲云计算应该怎么试点?怎么实践?我希望同行们能够为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院士对smartcloud产品一个点评了,同时给我们抛出了一个新的希望,未来关于云计算的主题报告,我们也很期待第三届云计算大会。作为最终用户如何看待这个产品的?下面有请领先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网易资深的数据专家王洪涛先生。
王洪涛:大家好。我是王洪涛,在网易公司负责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工作。网易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企业,也是在第一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设备的管理形势也从最开始的租用机房、定植化机房,到参与数据中心的规划设置等一步一步的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网易基础设备将不断的增长,增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面对日益增加的设备,传统的数据中心已经无法满足网易的需要,下面我将从业务、运维,建设这三个角度分别阐述我们在数据中心上遇到的问题,希望改进的目标和我们认为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王洪涛:首先是业务角度,网易的业务种类是非常丰富的,邮件、搜索、支付、博客等等等等,各种的业务网易都有涉及,不同的业务其需求也不一样,有高可用和低可用,还有高密度和低密度之分,不同的业务对数据中心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数据中心虽然可以满足这些要求,但是是无法同时满足的,如果这些需求同时存在在一个数据中心中,在传统的数据中心里我们发现必然会存在一些浪费,比如高密设备处的热点,比如存储和网络的会聚点,大量的线缆造成零乱。我们希望在不大幅提高运维难度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单机位拥有更大的承重和空间,可以放置更多的设备。满足不同位置的制冷要求和变化,机柜内的PBU可以增删,以满足不同供电安全需求。
王洪涛:其次是运维角度,运维最主要的问题是费用,降低运维成本是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手段。传统的为划分冷热通道开放式机架的数据中心,据网易测算仅仅划分了几个通道,优化机动组织节省费用是非常可观的,还可以采用密闭冷热通道,自然制冷等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制冷费用。据我们估算在北方地区,制冷所需的电力在现有基础上可以降低50%甚至90%。
王洪涛:在供电上如果采用高压直流等开关电源等方式可以提高50%等的费用。运维上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业务变更造成的需求变化,一个支持快速搬迁的数据中心可以极大的降低运维的成本,提高反映速度,有效支撑业务变化,在以前运维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个业务变更了我们需要变迁,或者由高密度变成低密度了,传统数据中搬迁成本都是非常高的,监控对运维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数据中心可以满足以机房为单位进行监控,但是现在需要根据业务的不同以一个机柜为单位进行监控,网易希望新一代数据中心采用更多的新技术大幅降低PUE值。
王洪涛:最后一点从建设角度谈谈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是很长的,从开始规划到交付使用一般都需要18甚至36个月的时间,对建筑物的承重层高有很高的要求。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件事因为业务急增,需要在6个月内部署数据中心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希望未来的数据中心是一个一个的模块,支持这些模块的基础设施要非常简化,仅仅有电力和冷水提供就可以,模块可以单独或与其他模块组合运用,每个模块可以任意设定电力、监控、制冷等方面的参数,并且这些模块内的监控等系统要预留接口,可以和基础设施的相应设备进行对接,网易希望未来的数据中心能够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满足我们的要求,降低运维成本和难度,可以快速搬迁和部署,可以灵活变更各种参数,并且建设和场地要求要低。
王洪涛:我们欣喜的看到浪潮本次发布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可以解决上述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快速搬迁,建设周期仅仅两个月,密闭了冷热通道,降低制冷成本,PUE可以低到1.22,并且密度和容量上很好兼顾了各种业务需求,我们迫切的希望能够尽快的使用浪潮的这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产品,我们对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能够解决我们上述问题报有很大的希望,谢谢大家。
主持人:通过王洪涛先生的分享发现他很有经验。接下来我想讲的是,我曾经看到过一组统计数据09年中国地区各类数据中心和机房的总数量将达到519990个,到了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达到将达到54万个左右,下面有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IT系统产业顾问研究中心总经理孙会峰先生分享云计算的一些内容。
孙会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容幸接受主办方的邀请,就云计算和数据中心赛迪顾问这两年的研究给各位做一个汇报,今天讲的题目是云计算模式下数据中心应用模式的新趋势,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个是云计算和下一代数据中心关系是怎么样的?第二个下一个数据中心在当前应用过程中它发展的新的趋势。
孙会峰:首先看一下云计算,因为关于云计算的内容讲了很多,大家对云计算的定义也给了很多。现在我们整个来看一下,无论云计算定义怎么来描述,云计算的内容包括哪些?我们认为包括三方面的东西:第一个方面关于云计算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无论它以基础设施作为来提供,或者作为平台来提供,或者作为服务的内容来提供,它最终的表现形式是服务,是一种IT的服务。那么第二个层面来支撑这种服务的我们把它叫做云计算的平台,而构建云计算的平台,包含了我们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再加上智能化的管理手段,这就是效能的数据中心,所以我们讲下一代的数据中心或者效能的数据中心是未来云计算应用的支撑的平台。同样下层还有支撑数据中心,比如虚拟化的技术,分布式的计算,或者智能调动的技术。同样我们也看到在云计算模式下,希望IT以弹性使用的模式,快速部署的模式满足客户的这种要求。
孙会峰:第二层面上看一下,既然我们明白了数据中心是云计算应用一个核心支撑的系统,这两年来看整个云计算的市场是呈现一个蓬勃发展这样一个态势。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在2010年到2013年这样一个区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符合增长率超过90%,根据大量客户的调研,在国内推进云计算的应用,实际上从2008年概念推广,商业模式的尝试,一直到2010真正在国内实现了云计算的落地。我们认为在2010年到2015年整个云计算生态环境不断完善,而且很多应用案例进行成功的尝试,而且有很多用户主动的融入这样一种方式,所以在2010年到2015年是快速增长的一个阶段。2015年以后相对来说会有更多成熟的应用。因此从2010年到2015年随着云计算大规模的应用,对于数据中心核心的支撑平台它的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
孙会峰:实际上推动当前数据中心建设应用的两股力量,一个是现有传统数据中心的改造,以上几位嘉宾都讲了很多,比如我们传统的数据中心,第一个难度大,第二个建设的周期长,很难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快速要求,所以随着企业业务快速发展一些需求,包括基于成本,有许多企业提出改扩建数据中心,引入到现在云计算数据模式下,所以我们在去年12月份进行了一些调研,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指标,当前的数据中心能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不足30%,而且有60%以上的企业表示未来的三年内要对现有的数据中心进行改扩建,更有甚者超过50%的企业表示未来五年内要建设新的满足业务需求基于云计算模式下这样的数据中心,所以讲推动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的一大推动力我们叫做传统数据中心的改造。
孙会峰:另外一个层面,也就是从2010年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建设自己的云计算中心,这样的云计算中心必然是按照未来应用的模式来进行部署和建设,那这两股力对于整个市场发展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
孙会峰:我们来看一下市场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3年时间段内,我们国内数据中心的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我这里面指的IT应用市场是不含基建部分,只是指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投资,在今年就有可能突破一千亿这样一个规模。这是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一些关系。
孙会峰:我们看一下整个数据中心他的应用模式的一些变化,前面几位嘉宾讲了很多传统数据中心面临一些挑战,这实际上和整个IT供应的模式所引起的,首先我们看整个IT应用模式,就是我们数据中心的投资和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果我当前的需求是一万,现在就要兼顾潜在的需求,这是比较难的,因为一些新的业务的发展或者要开阔一些新的业务的领域,这里面对于未来得发展相对来说评估是比较难的,因此就有很多的企业,比如我需要投资建设一万五或者两万,这就造成初期投资成本的过高,对于整个如果业务还没有达到这种情况下,这些IT资源利用率就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维持大规模的IT技术运维成本是比较高的。
孙会峰:如果说我想降低自己的成本,那我做保守规模预算进行投资的话,如果说业务发展比较快,又难以满足自己的要求。同样是第三种方式我业务上来了,我马上去部署呢,那实际上就存在一个问题,时间上是不是来得及?那也就是我们IT技术设施难以满足我们业务发展的快速需要,因此我们传统IT数据中心供应模式受到了很大的一个挑战。
孙会峰:基于这样一个业务理解,实际上业务加速的应用部署,现在的数据中心就加速面向服务这样体系结构来转型,也就是更多的以业务的发展为主体,弹性的动态的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来改建或者建设、构建我们的数据中心,这里面更多的向整个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在不断的增加,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整个数据中心未来呈现四个重要的趋势:第一个它建设应用的模式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转型,就是原来的数据中心我更多的是建设我的基建工程,购买我的服务器,购买我们的存储,购买我们的设备去搭建我们的数据中心,那么未来我们更趋向于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来简化数据中心建设的步骤,来最大可能的去共享IT的一些资源。
孙会峰:第二个趋势,整个数据中心IT资源是加速的云化或者池化,我们不再把整个单个IT设备作为管理对象,而是把云作为一个支撑,无论各种应用的业务系统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各种业务发展需要的,所以第二个趋势讲整个数据中心IT资源更多加速了云化的趋势。第三 个趋势,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我们的业务创新和业务发展上,我们的数据中心要不断的向自动化管理来进行转型,来降低整个运维的复杂度,来减少整个运维人力资源的消耗的要求 ,而且做到整个数据中心能够快速的实时的进行反映,来满足一些业务发展的需要。
孙会峰:第四个是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技术的推广,刚才刘总也介绍了数据中心能耗节省的情况,实际上在整个数据中心里面我们进行过调查,实际上他的能耗的分配的比重大致是这样的,IT的设备和制冷的设备包括电源设备是5:4:1的比例,也就是说一半的资源用于IT的设备,40%是用于制冷,还有10%是电源设备。
孙会峰:目前服务器保有量超过4500万台,每年能耗超过三峡工程整体的发电量,实际上在整个数据中心,像服务器平均利用率大致在15%上下,也就是说在这个方面在节能领域有很大改善的空间。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或者机房布局做一些节能,也可以将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整体的目标来进行节能降耗的管理。上面是我们对于未来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性的判断。
孙会峰:刚才大家都听了很多了,数据中心很好的模式很好契合了现在数据中心发展方向,比如还有一些高密度的部署,对于能源的消耗来说相对比较低,而且能够快速的部署其他应用,对于场地要求相对比较简单,而且通过上面业务,高性能软件和工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很好的契合了管理的方向。
孙会峰:最后给一组数据,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一下,比如说从建设周期上讲,我们传统的数据中心大致需要一到两年,有的大型的可能需要三年还要长,不如果我们才用集装箱的数据中心,他建设的时间可能需要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从能耗方面来讲,传统的数据中心能耗PUE值1.8,比如建设比较早可能会达到3,而我们现在集装箱数据中心一般在1.1到1.6范畴之内,对于整个能源利用效果合运维成本节约是比较大的。
孙会峰:假如说我们传统的数据中心拥有的成本是1的话,那么我们集装箱的数据中心40%到60%这样一个成本达到功耗,所以我们讲整个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肯定是朝着一个大型化、集约化,一个弹性部署,满足业务发展这样一个方向来演进。集装箱数据很好的契合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也希望在国内云计算蓬勃发展云计算市场上我们浪潮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够提供强大的云计算的支撑平台,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孙会峰总经理的分享。赛迪顾问作为国内专业研究机构之一,给我们做了很多深入而且详实一些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一个预测。本次发布已经将浪潮云海In-cloud,smartcloud一纵一横呈现,浪潮将继续接云落地,推动在行业方向不断的努力,更以创新应用和技术切实推动中国云计算的发展进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出席本次会议,谢谢各位。